「宗派」是甚麼?對大多數人來說;好像知道,又似乎不大清楚。有時信徒和傳道人加入一間有宗派的堂會,就好像在沒有選擇下「加入」了其宗派。宗派卻像一座古老的傳統,不但對福音事業的進展沒有幫助,有時反成了負累。究竟宗派在今日是否仍有存在價值?本文分三部份探討以上問題,第一,宗派的基本認識;第二,宗派的角色;第三,宗派的出路。
一. 宗派的基本認識
1)定義
宗派是教會歷史的產品,人為的治會體制。治理由「獨一教會」而分離出來的不同單位和信徒的一種聯合模式。而作此選擇的最終目的,只為忠心地和有效地傳揚主耶穌基督的福音。
2)從歷史看
眾多學者認為「宗派」的形成源於改革運動,因為在改革運動之先,只有一個「聖而公」的教會。因信仰與行為有極大的不同,而當時的改革者認為到了一個不可再容忍的地步、不可能妥協、不可能「內政改革」(internal reform),就只有脫離當時僅有的體系,即天主教。
這個脫離的思潮有不同歐陸的城巿和國家的信徒認同,繼而脫離當時的天主教,脫離之後就在不同地方、文化、習慣和語言,各自發展,這可說是宗派,甚至宗派主義的雛形。
甚麼是宗派主義?
「宗派」是人為的治會體制,是中性的,但是「宗派主義」卻是一項人為的錯誤。這是一個自我中心,唯我獨尊的情懷,覺得自滿與自足,這導致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一個宗派可能犯上這個錯誤,就是一間堂會,不論有沒有宗派的,都有可能犯上這個錯誤。當一個宗派或一間堂會開始覺得不需要別的肢體,或別的肢體的需要與己無關的時候,黃色警號也就亮起了。如此一個狹窄的注目點,最基本就是失去了普世宣教的廣大圖劃和合一、合作的使命,這樣的宗派主義是完全違反宗派存在的意義。無論在信仰立場、靈命塑造和策略實踐上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使教會的推廣和使命受到不必要的障礙。
「宗派」的發揚光大要算在北美洲了。由於歐陸的宗教和政治迫害,基督徒大舉移民到北美洲,帶著自己的歐陸「宗派」背景,在北美不同的地方,建立不同的教會。又同時有不同「宗派」背景的宣教士,努力在不同地方建立教會;亦有不同「宗派」背景的教會聯合起來,正式成立宗派;又有聯合了的教會,因不同的原因(但很少是因為基要信仰的分歧)而分離後各自又再成立不同的宗派,離離合合、反反覆覆,宗派和宗派主義就在一段錯綜複雜的環境下萌芽生長了。
3)從聖經看
聖經沒有「宗派」的用詞,只有「教會」。一個耶穌基督的教會,亦有不同地區信徒聚集的地方稱為教會。在廣義來看,有主耶穌基督為首,所有在不同時空的信徒作肢體,被召而聯合起來就是教會。但從狹義來看,由不同地區信徒聚集起來,亦成為教會,但是絕無分門別類或「宗派」的思潮。「宗派」是否合乎聖經原則,關鍵在於是否忠心地維繫合一,同時又在不同的地區和處境下完成個別的使命。
二. 宗派的角色
對宗派體制的存在價值有懷疑是合理的,因為無論在觀察宗派的演變或甚至身歷其中,都有叫人灰心的地方,故有選擇脫離的。但此舉會否幫助我們返回「合一」的正途?更甚者,應反省此舉會否誘導我們進入「宗派主義」呢?讓我們先簡介看「宗派」舊有角色。
1)舊有的角色
a.主導的角色是常見的,得眾人的認許,是一個有果效的模式。
b.著重點在於分配海外宣教款項、資源供應、收集及分配捐款、植堂、管理退休金、製定政策、按立等事宜。
c.一個宗派的「招牌」,同時給予了身分,普遍地帶著信仰,或神學,或禮儀的立場,宗派給予堂會的立場與身分。
2)現代的角色
但是社會與教會和功能效率面臨變遷的潮流,衝擊著宗派的存在價值:
a.教會內外變化多,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要求,宗派要扮演的角色亦會被影響。
b.綜合基督教群體現今要面對的就是競爭,例如一間堂會本身,或由該堂會與其他機構聯合之後,就能做到或部份完成宗派要扮演的角色。
那麼我們自然地就要問,要宗派作甚麼?甚麼是宗派的角色與功能呢?除非我們可以肯定地否定宗派的體系,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經過研究和禱告,得到結論是上帝容許又使用了這種體系在教會事業上好幾個世紀,而到現今是沒有用處了。否則,問的不應是宗派有沒有存在的價值,而是宗派如何存在才有價值。應該反思和檢討如此的宗派體系和體制如何能夠在今日變遷的社會和教會中,作適切時代的回應,使昔日的福音用今日的言語,傳遞得清楚,而達到有效地傳揚福音。
三. 宗派的出路-異象更新
宗派是有出路的,這是一個有規律的聯繫模式,以致有秩序地聯合,達成上帝經已賦予我們的合一。(參以弗所書四章3節下)與任何一個體制或體系,雖在昔日曾有效或曾輝煌一段時期,但時代和文化變遷之後,體制就是按著新時代的需要去更新,以致能回應其新的需要。例如曾在院校很有效的理智式、護道式佈道會,未必在今日所謂後現代主義的時代有同等的果效了。後現代的人著重經歷和感受,若藉個人關懷,與他們一同禱告,讓他們親身經歷上帝應允禱告,使他們感到興奮,在今日未嘗不是一個更有效的佈道方法。新的方向、目標和異象就是更新的開始。異象是上帝給予信徒的方向、指示和目標,必然是適切時代的,把福音傳開,必須要藉恆切、同心、祈禱才能知曉。
有了更新異象,才去決定架構、策略和行政。
但是播道會又如何呢?在普世宣教的情懷與使命之中,我們的播道會應扮演甚麼角色呢?上帝給予我們甚麼更新的異象呢?有甚麼預備工夫要作呢?有甚麼檢討要作呢?因篇幅關係,相信有待下回才分解了。
(200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