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關愛中成長 灰姑娘延續勵志傳奇

年份: 2014

作者: 周燕珊

引言

孤單寂寞的感覺,有時使人恍如墮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假如,你在少年時期忽然失去家庭的支援,須離開原生家庭住進院舍;假如,你在院舍遇到的陌生人,願陪你走過一段孤寂路;假如,那個陌生人在七年來付出如親姊般的關懷……

可兒如其他「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從做助養人開始認識播道兒童之家(下簡稱「兒家」),後來與教會的朋友一起擔任本院活動的義工。做了一段時間義工後,可兒姐姐向兒家的前院牧道出她想陪伴少年人同行的心志:「我在破碎的家庭成長,小時候總覺得母親對自己不好,中學有四年時間到英國讀寄宿學校,從而明白集體生活的局限。如果我有機會接觸少年人,與他們分享自己成長的掙扎,說不定可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

 

化不幸為動力  關懷由心出發

接觸兒家之前,可兒姐姐說她本屬九型人格中的「第三號」——實踐型,以達成目標為首要任務,理性遠勝感性。只是,她向上帝祈求擁有多些愛心,頓使她變得感情澎湃,對與她成長經歷相似的孩子感受尤其強烈;後來她認為,與其坐著哀悼自己的不幸過去,不如把感受化作關懷別人的動力,於是開始關心弱勢兒童。

在前院牧的撮合下,可兒成為了紫晴的「大姐姐」。除了帶紫晴返教會外,可兒姐姐偶爾為她補習,後來還接她到自己家共度周末,讓她享有其他孩子般在家的休閒感覺:「我懷孕的時候,常常不舒服,沒有為她做甚麼,她到來依舊上網、溫習而已。」

 

支持貴乎中道  良性互動可行

在有心志助人以外,可兒姐姐還修畢輔導碩士學位,現時更在為輔導學博士學位努力中。儘管接觸過多種輔導理論,可兒始終偏好讓受助者自行選擇。她承認,在關懷紫晴的過程中有時也心感矛盾:「我有時很想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告訴青年人應該怎樣怎樣做,以避免她走冤柱路。然而,我更加相信,青年人有他們的責任去選擇;因此,我會小心平衡,在建議和支持中間找平衡點。」

這七年來,可兒與紫晴的互動,並非無風無浪,彼此也有意見分歧的時刻。但可兒姐姐看到,一般孩子能輕易經歷的,譬如說「赤腳在地板走走,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對院舍孩子來說卻是件奢侈的事。」而且,一句問候,一些功課上的小幫忙,已像在深淵中燃起一盞燈,足以令受助者重新振作。於是,在助人的過程中縱然遇上困難,可兒姐姐仍堅持與紫晴同行,持續關心她。

 

內外全方位支持  孩子學有所成

可兒姐姐小時候被遺棄、被拒絕的成長經歷,今天轉化為祝福孩子的力量。另一方面,「玉清慈善基金」近幾年來皆資助兒家多名中學生的補習費用,紫晴也是其中一名受惠者。

院舍外的有心人付出愛和支援,兒家內的同工也會默默地支持孩子。在可兒姐姐和多方的鼓勵下,紫晴在考試期間會挑燈夜讀,兒家的夜班同事也陪她溫習到凌晨一時,以示支持。

上述片段已成過去,紫晴數月前已離開播道兒童之家,展開大專生活新篇章。回過頭看,紫晴對關心和支持她的人和事皆心存感激,當中尤其要感謝可兒姐姐:「她的一些家庭聚會,也讓我參與其中。」說起這些令人鉻感於心的情深往事,紫晴開始哽咽起來,淚水幾乎奪眶而出……

 

(本文曾刊載於2013年11月出版的《兒家院訊》,由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