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談青年領袖

年份: 2010前

作者: 鄧民瀚

我自小在一間以服事青年人為主的教會中聚會並事奉。感謝上帝,十多年間我們的青少年團契有不錯的增長,有時碰到其他主內教會的弟兄姊妹時,他們都會很自然的問:「你們的教會是怎樣做青少年事工的?」又會將自己在事奉上所面對的困難盡情傾訴,再反問我的心得。

他們殷切的目光往往使我手足無措,一時不知道如何回應;自問沒有甚麼所謂「心得」可以與之分享,母會的青少年群體雖然稍具規模,但其實平日所做的都甚普通。於是稍稍追問他們對事工的想法好作討論,有趣的是他們大多會希望「搞多些活動」吸引「多些人」到團契。這個答案在今日普遍的教會中似乎亦十分「正路」,有誰不希望見到更多青年人加入教會?這樣說來,我反而想到可以分享一下有關教會青少年事工的增長觀。

我所參與的團契十分重視領袖培訓,特別鼓勵已信主、穩定聚會的團友加入「組長訓練」系統來接受培訓,小組約十至十二人,成員是固定的、每月聚會兩至三次,持續至少三年,他們在小組中與神相交、互相守望同行、學習事奉正確心態和技巧等,約一年後導師會按組員個別恩賜來編配事奉崗位。比起團契的人數增長,我們其實更重視事奉者的生命素質和交替。團契中一半以上的團友是「組長訓練」的成員、當中八成的組員有穩定的事奉岡位。

主耶穌在聖經中提醒我們要「結果子」。我深信不單自己要勤結果,更要培訓能結果的年青人,並一同以馨香的生命素質榮耀上帝。培訓需要時間,沒有三五年不能看到收成,不像一時辦幾個大型活動來得璀璨奪目。聽說有個培訓的概念叫「Growing leaders from the harvest」,譯過來就是「在初熟的莊稼中培養領袖」。培訓門徒需要遠大的目光、愛和耐性,更要看出青年人的潛力,給予他們信任和發揮的空間,今天的新朋友很可能就是明天獨當一面的領袖!我認為這種持久、長遠的生命增長模式應該更加被教會重視,並需努力投放更多資源去實踐。

現在每月一次有機會到柴灣一所中學帶領中一班的細胞小組,過程就令我感到相當興奮。其中老師會安排同學在小組中領詩,通常是兩首歌再加插一小段分享,而同學的表現實在領人驚喜不已。試想一個12歲的小朋友拿起結他站在班房面對20多位師友,一本正經的當起敬拜主席,竟是意想不到的「有紋有路」!不錯,他們唱歌或有點生疏,領禱的時候也常常忍不住笑,但當我看到他們落力敬拜、認真分享,甚至嘗試以有限聖經知識教導同學的那副模樣,我就為此年青的生命能為主所用而大大感恩。年青人的可塑性真叫人驚訝,但相信老師事前所付出的也絶不輕鬆呢。

不少教會面對著事奉人員青黃不接,團契導師苦無接班;又或後門洞開,辛苦收割回來的青年人轉眼流失。我們有必要檢視教會領袖陪訓的方式是否能幫助年青人釋放創意、走向事奉,還是其實乃諸多操控、扼殺創意,反讓青年人討厭事奉之舉?願共勉之並一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