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窩福堂:生養眾多……

年份: 2010前

窩福堂:生養眾多……

 

1975年 開始借用文福道女青年會聚會
1976年成立本堂,負責人為蘇穎睿牧師。

1980年分別於何文田及金巴倫道聚會
1981年8月開設新蒲崗新福堂
1982年12月與「工福」合作開辦彩雲青年中心
1983年9月開設沙田康福堂及老人中心
同年9月於屯門迦密唐賓南中學成立景福堂
1984年一度借用金巴倫道毓秀中學崇拜
4月成立彩福堂
10月成立港堂
10月開始一分會友借方方小學聚會,乃後來恩福堂之前身
1986年9月於屯門成立山福音堂及幼兒園
1987年3月遷入窩打老道現址聚會。
1987年開設恩福堂

 

1976年4月窩福成立,起初聚會約有三十多人,一半是中產的中年人士,另一半是播道會的西教士,而第一位窩福堂的全職傳道同工,就是蘇穎睿牧師。經過幾年的努力耕耘和神的保守,到了1980年4月窩福正式自立時,人數已有三百多人。從1981年至今,窩福已先後植了九間「子堂」和三間「孫堂」。時至今天,在窩福「子堂」和「孫堂」聚會的總人數,相信已超過一萬人。除了植堂工作外,窩福也有差遣和支持宣教士到世界不同的地方去服侍「未得之民」,當中包括泰國、緬甸、中國、日本和烏干達等地。此外,還有很多弟兄姊妹在職場上忠心地為主作見證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七十年代,宣教士嘉理信牧師夫婦有見香港社會的轉型,新的中產階層崛起,以往的香港教會未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嘉牧師夫婦便在窩打老道山開設查經班,這個查經班就成為早期的窩福堂,起初只有婦女參加,後來更邀請了他們的丈夫參加,其後發展在星期日聚會,不但有查經班,更有崇拜和兒童主日學,借用女青年會三樓聖堂舉行。

於1986年窩福決定購買冠華園B座三樓的一個單位,作為聚會之用。起初窩福與總會合購B座,後來窩福要擴堂.便把總會的單位都買下來,其後在2003年更購得隔的A座作為擴堂。

窩福堂頭十年時間,聚會都是借用窩山的女青年會三樓聖堂,最多可容納120人,到了1979年時,窩福崇拜人數已達250至280人,於是向女青申請延長借用各堂時間,加設早堂。1980年加設晚堂,到了年底再加設一堂崇拜,每主日有四堂崇拜,崇拜人數達380人,於是決定開始植堂。在此期間,窩福堂共植了九間分堂。

 

1.,草根階層的新福堂(1981年)

早期的窩福,會友多屬中產階層,知識分子或大學生,屬草根階曾的甚少。但隨著教的增長,窩福也吸納了來自不同階層的人,有年長的,有住在屋村的,有工廠工人,也有從中國來港新移民。我們發覺有些草根階層的弟兄姊妹,總覺得窩福的文化太西化了,十句說話中總有幾個英文,他們不太適應,蘇恩佩姊妹看到這個需要,於是大力鼓勵窩福開設一間「有草根階層文化特色」的教會,這樣,新福堂便在1981年正式成立,也成為窩福的「長子」。

 

2.新村新人的景福堂(1983年)

自從新福堂成立後,我們發現一個更有效的傳福音策略並不是在工廠林立的地區,而是在那些草根階層聚居的屋村。當時神為我們開路,可以借用屯門唐賓南紀念中學開設教會。有了堂址,但未有會友,於是在1983年暑假,窩福堂並門徒訓練的弟兄姊妹,一共有800多人來到湖景村和蝴蠂村,進行了三天的「新村新人運動」,以迦密唐賓紀念中學為基地,服侍了數以萬計的居民。景福在「新村新人運動」後的一個星期正式開始有崇拜了,參加人數約六十人,陳國平弟兄為第一任傳道人。

 

3.社區教會康福堂(1983年)

八0年代,香港政府銳意發展新巿鎮,廣建大型居村,以廉價租給草根階層,每個大型屋村都有各種設施-學校、老人中心、幼兒園、商場、圖書館、診所等。82年初,我們積極向政府申請在新巿鎮開辦一些社會服務,至1983年,神為窩福預備了沙田博康村康福堂和康福老人中心,黃家名牧師負起牧會責任。

 

4.九龍山下的彩福堂(1984年)

11982年工業福音團契董事會主席盧龍光牧師與蘇牧師分享希望找到一間教會合作青年中心的福音工作,由此,彩福堂便在1984年成立。但因著兩間機構的使命不同,在運作上及同工角色上有一些混淆,而且中心設在社區會堂內,星期日社區會堂是關閉的,要特別安排和申請才可以在中心舉行崇拜,影響了教會的發展。故此,彩福堂在幾年後決定自己向政府申請開設家庭服務中心,由教會督導這個中心,模式跟康福一樣。這改變帶給彩福一個新的發展機會,事實上彩福堂亦因這改變而迅速發展起來。

 

5.酒店內崇拜的港福堂(1984年)

正當窩福積極的向草根階層進軍之際,教會一些弟兄姊妹亦同時看到白領階級人士的需要,尤其在中環一帶的商業區,每天數以萬計的白領穿梭這區,但在中環的教會卻是寥寥可數,我們就開始思想在中環開展福音工作。

港福堂起初在希爾頓酒店聚會,後來就搬到富麗華酒店,另外在中環購得辦公和聚會的地方。何志滌牧師在1985年加入港福堂,後來成了港福堂的堂主任。港福堂發展迅速,先後開設了同福堂及尖福堂,何牧師與一些弟兄姊妹移師至銅鑼灣發展同福堂;另一些信徒領袖及弟兄姊妹則移師尖沙咀,開設尖福堂,兩間堂會也有很好的發展。

 

6.在幼兒園內的山福堂(1986年)

早年,蘇牧師的父親把一塊在大埔的農轉讓給蘇牧師,至1980/81期間,該地被政府收購,蘇牧師與姊弟決定將部分款項捐了給窩福堂,在屯門山景村開辦一所幼兒園,名為「蘇森幼兒園」,以記念他們的父親,並且在幼兒園內開辦一間分堂,名為山福堂。

 

7.難兄難弟恩福堂(1987年)

自從踏入80年代,窩福聚會人數大增,雖然已開設了六間分堂,也有不少會友被差到各分堂事奉,可是堂會本身的聚會人數不但沒有因此減退,反而大大的增加,至1985年聚會人數已超過500人。因著女青三樓地方有限,把中堂的崇拜遷移到九龍堂的方方小學,1986年邀請了蘇穎智牧師負責中堂發展。後來發展成為一獨立堂會,於1987年正式成立,初名為「金福堂」,後改名為「恩福堂」,執事會決定聘請蘇穎智牧師擔任牧養。恩福堂發展迅速,如今崇拜人數超過七千人,亦先後開植兩間分堂,牧恩堂及天恩堂。

 

8.再植分堂

窩福堂於1994年分植了藍田福音堂,起初借用麗港城會所舉行主日崇拜,後來借用酒樓,但仍沒有一個固定的聚會地點,其後租了一個堂址,讓會有有「家」的感覺,有助事工的發展,現已有約300人聚會。1999年,溫清華牧師帶領了約100位弟兄姊妺開設分堂,名為樂恩堂。

 

(內文摘自窩福三十週年感恩見證《窩福的故事》,因篇幅所限,只能選取其中部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