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古經今釋-疑團盡釋(上)

年份: 2010前

作者: 講員:鮑會園牧師 整理:孫小慧

《聖經》裏有很多與數字有關的經文,以我們今天的觀念是很難理解的,困難是我們不明白舊約或新約時代寫《聖經》時所用的比例方法。

今天我提出《聖經》裏幾方面與數字有關、看似錯誤的材料。第一方面,《聖經》的文化背景影響作者用字的方法,也包括《聖經》文字體裁所表達的意思,若我們誤解《聖經》體裁,就會誤解《聖經》的意義。第二方面,與大家思想《聖經》裏有關年齡數字的問題,這問題引起了很多的困難。第三方面,是思想《聖經》裏有關科學的問題。

一.《聖經》的文化背景

《聖經》裏所有材料都是二、三千年前的人所實際經驗的事情,反映了當時代人的思想,也反映了寫作人的文化背景。而現代人的思想方法、生活經驗與當時不一樣,若我們不了解當時背景,可能就不能明白。舉一例子,我在四十多年前剛回香港時,有一次我在一間教會講道完畢要趕去另一間教會,在教會門口等車時,有一車子停在我跟前,司機問我是否要叫街車,我就乘搭他的車到另一間教會。第二天是星期一,有一位很愛主的中年姊妹跑到神學院找我,她是一個對信仰和《聖經》很嚴謹的人,她對我說:「鮑牧師,你不應這樣做呀。」我也不知道我做錯了甚麼事。她告訴我昨天乘坐白牌車是不對的。她向我解釋,白牌車是沒有領營業牌照的車輛。我剛回香港不知道這些事,也不了解白牌車與計程車有甚麼不同。這樣做對不對呢?姊妹沒有做錯,我也覺得自己沒有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

因著文化不同引起很多思想上的誤解,例如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中,對時間、數目、日期很重視,但在舊約時代生活的人,他們不太注重這些細節,例如今天我們說這個房子的距離有多遠,會說有多少尺、多少碼,但《聖經》計算房子的距離,會說是擲石頭的距離,這個距離有多遠呢?例如記載日期、時間這類事情,我們計算時間是由清晨至午夜十二時,但《聖經》計算時間是「有晚上、有早晨」就是一天,甚麼時候算是晚上呢?七月與十二月的晚上也不同。所以當《聖經》在講及這類數目時,我們也要按《聖經》的方法去理解。

《聖經》裏說耶穌在墳墓裏三天三夜,是否七十二小時的三天三夜呢?當時的人計算方法是,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十架,星期五算是一天,星期六是第二天,到星期日是第三天,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算是三天。在當時的人來說三日三夜是完整的三天,但不是我們所說的七十二小時,他在當天有份,就算是一天。當時的人關心的不是這些事,所以寫的時候,有星期五、六、日,就算是三天。《聖經》裏很多時候都表達了這種思想方式和習慣,如果我們忽略了這個思想,就引致我們發揮一些毫無意義的言論。

在背景上,不單包括這些文化的思想方式,體裁也會影響《聖經》很多很重要的思想。《聖經》體裁裏甚麼文體也有,有詩歌、散文和書信等等,每一種文體有它表達思想的方法,例如用詩歌文體來寫,詩歌可以說是藝術作品,與歷史報告或新聞報告不同。為此,我們在解釋詩歌材料時,因為它是藝術作品,而藝術作品著重的是心靈情感的表達,若你讀一篇詩能與詩人有同感,這就達到詩人寫這篇詩的目的了。《聖經》裏有很多文體是這樣表達,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說了很多天國的比喻,門徒就問耶穌,你為甚麼向我們講這些比喻呢?意思是說若主耶穌不解釋,他們就不明白比喻的意義,你為何用比喻講道呢?耶穌按《聖經》的話說,「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預言說,『……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發閉著……」而耶穌下一句說話給解經的帶來很多困擾,「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其實耶穌引用的話都是從以賽亞書出來的,要記得舊約以賽亞書全本都是詩歌,詩歌就是要表達一種情感。他們所以不能悔改,因為眼睛發昏了,心蒙了脂油,他們自己不肯明白,故不要勉強他們悔改,整個觀念是因為他們是這樣的人,故不必要他們悔改了。《聖經》有許多這一類的詞句,我們要留意《聖經》的體裁,和寫作人的文化背景等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