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難兄難弟話友情

年份: 2010前

作者: 區伯平

「情」是一個謎。「情」最令人心醉、甜蜜。「情」也最令人心緒困惑。「情」是人世間最艱深奧妙的藝術;由「親情」到「愛情」到「友情」都是。如果我們相信人性的不完美,又不刻意聖化某些聖經人物的話;則巴拿巴已與保羅那段離離合合的友情,就是珍貴的真實人生寫照,又是朋友之道的上佳先例。

作為大祭司打手的保羅,帶著搜捕令到處為難信徒,他在教會圈內自然聲名狼藉。因此信主之後三年(約主後38年),即使因傳福音而自嘗被追捕之苦,仍被視為陰謀詭計,信徒視之生人勿近。在這四面受敵的落難形勢下,只有巴拿巴信任他、接近他、瞭解他、進而為他說項,使教會願意接納他。(使徒行傳九26-28)

巴拿巴具有「鼓勵者」的品格(使徒行傳四36)。他的體諒寬容、他的開放溝通、他的關懷主動,表現出雪中送炭的溫暖,開啟了這段友情。也成為我們的典範。

保羅不斷被傳統勢力追捕,惟有避居家鄉了。巴拿巴一定跟他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使他不至單獨侍奉。大約八年之後,(約主後45年)巴拿巴被派往安提阿,視察當地福音發展情勢。巴拿巴目睹教會興旺,實在樂透了。他隨即邀請保羅參與隊工,牧養安提阿教會。(使徒行傳十一25-26)

巴拿巴將保羅放在心中;即使分隔兩地,仍然保持音訊,瞭解近況。保羅的心志和恩賜都在他心中閃亮。又再是巴拿巴的開放、信任、關懷、主動,保羅由他帶領出道了。

由這時開始,他們成為「孖公仔」隊友。一同代表安提阿教會接濟耶路撒冷教會(使徒行傳十一30);一同外展宣教、遊行佈道(使徒行傳十三2-3);一同出席「耶路撒冷會議」辯明福音(使徒行傳十五2)。巴拿巴和保羅簡直是天生一對:雙劍合壁、此劍一出,誰與爭鋒。合作無間的配合,可說是寶貴友情的高峰經歷。

這是羨煞旁人的友誼。而朋友之道在於平等互信。巴拿巴並無自視為保羅的屬靈兄長,提攜他成名,永遠在他之上。在宣教侍奉上,巴拿巴甚至退居幕後,由保羅擔任發言人。保羅對福音的忠心熱誠,他跨越曾逼害教會這陰影的自信,無疑都使他能跟巴拿巴愜意地同工。

人性的考驗終於來到了。為了同工人選,他們由討論變爭論,由爭論變爭吵,由避免爭吵而分手(使徒行傳十五39)。這樣的「聖工偉人」而以拆夥收場,難免令人迷惑、惋惜。作為「鼓勵者」的巴拿巴竟然憤激至與友不和,實在出人意表。保羅向有恩於他的巴拿巴施壓,也叫人遺憾。而他們分手的原因並非為福音真理!算是小題大做嗎?

多少友情的障礙甚至倒退,正是由於不必要的堅持己見。或者是,將對方心中重要的觀點看為不足掛齒的小事;卻將自己心中的觀點放大為天下間最重要的原則。朋友之道,最忌「理」不一定最「直」,「氣」卻最「壯」。

可幸他們有一個減少傷害的分手,一個「餘情未了」的分手。巴拿巴和保羅的友情並無終結,他們持續惺惺相惜、掛念對方,只是不再成同一隊工而已。

差不多五年之後(約主後54年),保羅寫哥林多前書,勉勵並糾正教會某些錯謬時,他提說巴拿巴的侍奉榜樣;字裡行間,顯示他是繼續在心中與巴拿巴同工的(哥林多前書九6)。在他的憶述中,保羅毫不緯言他與巴拿巴一起侍奉的蒙恩日子(加拉太書二1-9)。他也毫不掩飾他跟巴拿巴並非毫無異見(加拉太書二13)。

觀點不一,卻無損彼此的掛念、信任。這就是難能可貴的友情。朋友之道,不一定是大家「甜蜜」地融合,而失去了自我。倒是在真摯的互勉互勵中,仍有互相尊重,關懷的個別空間。

不在一起同工,卻仍可以是友誼永固。又過了大概七年(約主後61年),保羅在羅馬身陷囹圄。坐監生活,既有多人探望的時刻,亦有孤寂的時間。保羅寫信代一位陪伴他的同工問候眾人(歌羅西書四10)。他不必要的卻刻意地寫明,這位同工是巴拿巴的表弟;正是十二年前令兩人分手的導火線。分手這回事,似乎是兩人侍奉生命上的瘡疤,卻原來一直未有成為心結;他們從來都沒有嫌隙。

朋友之道,不在百般依順,說盡好話。朋友之道,不在迴避分歧,壯腔作假。朋友之道,在於讓人可以在一個真誠的群體中自由成長,各人邁向成熟,綻放生命光彩。

(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