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總要面對轉變─學業、事業、家庭、生活環境和健康等。轉變不會盡如己意,有時令人興奮,但也有突逢巨變、無語問蒼天(天父)之時。但無論如何變,它卻始終是成長的必經之道,持續地考驗着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和對世界的回應。
許多人又會用「轉化(transformation)」一詞,來形容生命面對轉變以致成長的過程,是造化和尋索的歷險記。同樣,在信仰生命和實踐中,我們要如何尋求轉化和更新?如何一方面在許多轉變和密集的事奉當中,竭力追求自己和別人生命的成長轉化?我認為一顆溫柔的心是不可少的。
甚麼是溫柔?相信許多基督徒也會立即想起聖經加拉太書五章22至23節一段有關「聖靈果子」的記載─「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但卻不多人同時記得第六章1至2節對溫柔的演繹﹕「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自己也要留意,免得也被引誘。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以上經文皆取自和合本修訂版)
首先,溫柔在聖經中並不單如中文字面般指「溫順柔和」的性情,也是一種對別人的承擔和關愛。加拉太書六章中「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這句的原文也可解作「在溫柔的靈裏使他完全」,含意深遠廣大。它指出當我們面對走迷,或與自己立場不合的弟兄姊妹時,應常常懷抱着謙和、包容的態度,在心靈深層上接觸和關心他們,並在靈裏幫助他們成長得更完滿。當知道,真正使人生命轉化的溫柔並不是一項可以學習得來的技巧,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和表達。
一切都是出於愛。溫柔在加拉太書被描繪為不計較自己需要,卻總能考慮別人感受、擔當對方許多軟弱和難處的特質。溫柔的人心中的「我」是微小的。他被天父無窮的愛所充滿,因此心胸變得柔軟,能容萬事;他的目光也變得寬闊遠大,能望見「他人」的面容。
經文中那使各人能「互相擔當」的溫柔,不獨是指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意志,而更像大海一樣厚重﹕能一面滋長萬物、承托巨船、容納百川,又能流入哪怕是肉眼都看不到的縫隙中,讓彼此連結。且浪潮對海岸千百次的拍擊和撫順,連最粗糙、尖銳的石頭也能削平。因此我們這些願意事奉天父的人,首先要求祂厚賜無偽和捨己的愛,以致在不斷的轉變中始終保持猶如大海一般堅強的心、溫柔的靈。筆者深信,這種溫柔是預備和面向生命轉化的必要條件。
溫柔的靈出於愛,還持續於信。加拉太書說到聖靈所結的果子「沒有律法禁止」,意即它們是沒有條文規範,是完全自由的。正因如此,溫柔的人或容易落入兩方面的危機﹕一、過份專注於別人而完全失去了自我。二、期待別人以同樣的溫柔來對待自己時,因而多次感到失望。
第一類危機是「當愛變成習慣」時典型的反應。當一個人不斷地服事,起初發自內心的溫柔久而久之便有可能變成習慣了的模態─思考停止了、創意失落了、欣賞也變得困難了;漸漸連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都很模糊,只能單一、因循地透過對別人好,從他們身上才體現自己的價值。而第二種危機卻是基於心中的恐懼和不甘心。當自己持續不斷的付出溫柔,經驗過許多生命轉化時,就很可能會把「成功」看為理所當然,對等待失去耐性。便容易對周圍的其他事奉者有苛刻的期望和要求,因而感到寂寞和困惑,甚至開始強制別人按自己的標準行事,遺忘了起初溫柔的靈,本末倒置。
要避免這些危機,我們要懇求天父培養我們對祂和別人的信心,學習放手(let go)。真正溫柔的人,也必同時是一個預備學習放手的人。但這並不等於袖手旁觀或撤手不理,而是深信天父的帶領以及保守,與祂同工同行。我們在一切事情上可以放心,因為溫柔雖沒有律法禁止,卻「成全了基督的律法」─它沒有如法律條文一般擁有必然的結果,卻在基督的手裏化作了無限的生命;它遠遠超越了我們的想像,這就是轉化之美。
各位事奉的同行者,讓我們盡心在基督的愛和信裏祈求和實踐溫柔,迎接生命的轉化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