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牧養信徒工作之反思

年份: 2010

作者: 雷振華

從弗四12所描述「成全[1]聖徒」這詞看在牧養信徒工作之一些反思

前言

筆者在播道會天恩堂事奉至今已邁向15年,一直以來在牧養教會的主要使命乃是培育信徒的生命達至完全,雖有這個目標,但沒法可能一蹴即達,因本堂大部分的會眾乃是基層,文化水平偏低,故培育他們成長需要耐心等待,絕不能拔苗助長,在栽培的過程中實在是作為一個牧者愛心、耐心考驗的挑戰。經過這十多年,我要感謝上帝,在祂恩手的帶領下,很多幼苗己在成長中,也能結出果子來,這確實是上帝的奇妙作為,以下是小僕在天恩堂15年中,藉「成全聖徒」來牧養信徒的一些體會分享:

(一)「成全聖徒」[2]這詞的含義

「為要成全信徒。」(弗四12)近代考古學家的發現,對這些用詞會使我們能清楚了解。

1.1「成全」katartizo是古醫學骨科的名詞,當人跌交骨脫節,就要找骨科醫生「糾正」(加6:1),「成全」即「糾正」之意。那些有神恩賜,專職蒙神特別呼召的工人,有本份,有責任,有使命,作糾正工作;而弟兄姊妹要謙卑,來領受神糾正的恩典。

1.2『成全』一詞具有兩個很重要的意義:「長大」 與「成熟」。但是要達到成全的目的,就要裝備(Equipping)。「成全」在原文中有修補缺壞的意思,也為普通漁人應用的名詞,晴天他們在太陽下晒網並修補破洞(太四21)。「成全信徒」即補充之意。我們的缺憾不足之處,讓神的話語來補充。希臘文的裝備用在漁夫的『補網』工作,希臘文的『補網』與以弗所書的『成全』是同樣的字句。「成全」就好像漁人補網一般,它的基本意義是把一件事,使它回到應有的狀態。教會的各種職位,它的功用是教育、引領、照顧教會裡的信徒,把在迷途中的尋回,使他們回到他們應有的狀態。

1.3「成全」更進一步的意義,是整容外科醫生的用詞。人的容貌有缺憾,不美觀,有縐紋,可以找整容師糾正美化(Abbott-Smith gave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katartizo” as to furnish completely)[3]。當然我們不是注重身體的美,我們要注意屬靈的美,教會的美,教會見證的美;聖潔美麗,將自己完全(complete)獻給主;主要我們這樣獻給祂,多麼奇妙!祂就讓我們明白祂的話語有此功效。

1.4「成全」也是軍事名詞。當人從軍入伍,必要配備,穿上軍裝。神的話語多麼奇妙! 

 

(二)「成全聖徒」過程的實踐

主耶穌重視生命,對於每一個初信小子更備關注。培育信徒需要一個過程,忠心地教導他們認識神的聖言,以此為基礎,使他們由不成熟邁向成熟。「成全信徒」在天恩堂的栽培系統中,我們會強調傳福音領人信主是一個孕育門徒的工作,佈道之後,還要努力幫助初信者準備進入門徒的階段。初信栽培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的功能乃在建立、穩固初信者的信仰根基繼而提供進深的培訓,因此初信栽培是進深培訓的基層。「教導」初信者,幫助他們不再停留在信仰的初階,乃是邁向成熟的階段,效法叫人成為主的門徒,佈道、栽培和培訓都佔很重要的一環,也是整全大使命的元素。因此,我們作牧者的責任是要負起按時分糧及訓練,教導弟兄姊妹,一齊來事奉神。豐富信徒在真理上的認知,為他們提供進深查經的學習,正如小僕在堂會開始一個庇哩亞小組[4],幫助一些渴慕主話語的肢體進深地研讀聖經。

(三)「成全聖徒」在現今這世代所面對的衝擊

無可否認,我們正處於一個危機重重的社會,面對著時代轉變帶來的不同衝擊。在後現代主義思想影響下,人否定絕對和客觀真理的存在,倫理道德也變得相對化,沒有是非對錯之別。陶加理(David S. Dockery)描述後現代的人類面臨著「脫臼」(dislocating)的情況,原因是這時代傾向於將人類從固有的世界觀中拋離。假如「現代」世界是堅實可量度的硬地,「後現代」世界則是飄浮不定的大海;若是「現代」世界代表「秩序」與「結構」,「後現代」則代表著「虛無」與「混亂」。正因為「後現代」的本質飄浮不定,後現代文化甚實是一種生活形態:它高舉感官,喜歡看見有影像的事物,過於描象的理論;它強調人要有自由思考的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別人指定他們當怎樣行,因此,有反權威的傾向。最後,後現代主義強調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現代主義」有一定的思維路向,是比較客觀的,可以預測的。然而,「後現代主義」卻吹無定向風,是主觀的、不能預測的。對於現代主義的人來說,知識與真理是確定和可以掌握的;然而,後現代主義的人則認為真理因人而異,真理經常受個人交化與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取向,因此沒有絕對的真理。[5] 這些現象乃可歸咎於我們離棄神,沒有按照神的心意生活,生活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動力。社會正急劇轉變,性開放與婚外情的問題日益嚴重,為婚姻與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危機;加上經濟帶來的壓力,報章上每天皆有不少暴力與家庭悲劇的新聞。在這時代的衝擊下,教會作為社會的良心,應當在這黑暗時代作明亮的燈臺,引領人從這危機重重的社會中尋得出路。教會在這後現代的時代中,我們要幫助會眾在真道上建立自己,配備之後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這是責無旁貸的事。

結論

總括來說,我們深信本堂的主要事工是使各人在基督裡成為完全。我們生命成熟的目地是要像基督。「成全信徒」不僅對個別的信徒加以裝備,使其健全與美化;也作調整糾合,使個體與群體連結,成為完美的整體,才可發發揮功用。

我們盼望藉本堂主日學,查經小組的開拓,及個人埋身的督導,讓會眾得裝備起來事奉主,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我們也會讓每個基督徒都知道自己是有傳福音,事奉神的責任。因基督已將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給與祂的教會,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以長大成人(Teleion)與小孩子成一對比(來五14),藉此引領我們清晰這成長的目標,長大成人相等於希伯來書六章1節所指的:「完全的地步」(тελεĮόтηтa),即達到完美、成熟的目標(來五12,14;六1),與長大成人的字根“Tel”的意義一樣,即一個階段完成開始另一個階段,每一個轉捩點都是提升的,達到完滿的目標。

今天,主耶穌仍舊對我們發出同樣的叮嚀和囑咐,要我們建立初信者的生命,幫助他們扎穩信仰的根基,這樣就不致被世上的學說和異教風影響。基督頒佈整全的大使命既是如此,教會羣體和信徒理當回應神重視生命要成長的心意,竭力承擔培育信徒的生命,扶立他們邁向成熟,以致進到完全的地步。

                                  



[1]「成全」一字在希臘文是「Katartismon」(現在時式分詞Katartizo),最基本含義是:1.使之更成熟、更完全:就是建立的意思。「使之完全」在原文不是aorist tense,乃是現在時式分詞有繼續不斷被成全的意思。

[2]John Macarthur,“Pastoral Ministry”,Thomas Nelson 2005,p.87-88. 及《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七-《以弗所書》,頁246。

[3]John Macarthur,“Pastoral Ministry”,Thomas Nelson 2005,p. 88.

 

[4] 「庇哩亞」研經小組的命名是根據徒17:11這節經文的鼓勵來訂定的。這節經文乃這樣說:「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這說話反映這班信徒對上帝的說話有追求的心,有積極學習的人、有謙卑受教的、有辨別真偽的心。「庇哩亞」小組設立目的乃是藉有系統的方法,讓各組員在一個輕輕鬆鬆的氣氛一同去砌磋神的說話,並一同實踐真理。

 

[5] 賴若瀚撰寫《忠於聖經又適切時需的釋經講道》文章,刊登於《大使命》雙月刊第84期,2010年2月。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