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社會服務在四川

年份: 2010前

作者: 陳紹榮

聖經中常常提到,「你們要看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這句說話我們均耳熟能詳,在我個人的理解及服務理念當中,此金句一直成為了我做社會服務的宗旨。不知道你對「512」此日子有何感覺,當時在電視機上你會常看到很多的報導,你的心態是好奇?擔心?還是佷為四川的災民焦慮呢?日子過了這麼久,你現在的心態是為著金融海嘯而擔憂?為工作前途而煩惱或是為上帝的「禾場」而努力呢?不知甚麼原因,「同根生」,「血濃於水」這些與生俱來的社教化觀念在我的腦海中不斷重播著!

還記「512」當日電視機旁邊的新聞報道,那時心裡不斷地為四川受難同胞祈禱,眼淚更不期然地掉了不知多少次,當時真的很想立刻飛奔到災區救援!很感恩,上帝給了我一個機會,剛好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看到了四川都江堰災區的需要,而且計劃在那裡作三年的社會服務救災工作,教會聯繫了上海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民政局、都江堰民政局、四川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及都江堰社工協會等友好合作伙伴,我們正式開始了這個「愛的服侍」,主要工作地點是「勤儉人家」安置點。還記當時收到教會牧師的邀請,就二話不說地向機構上司表明自己的異象與感動,很感恩,終於得到上司及太太的同意下,決定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申請此救援工作,其工作容主要是要為該安置點成立一個新的社會服務中心,包括名稱、服務品牌,如何聘請當地社工進行拓展災區的服務,本身的職責主要以督導、培訓、聯繫和建立當地政府、安排、組織和發動義工(包括安排香港這邊的探訪團)為重心,事情至今進行得十分順利,不經不覺,服侍已踏入第三個月了,此刻心裡真的急不及待地要為大家分享一下感內心的點滴感受呢!

表面上,四川是一個災難城市,到處需要我們的關注及救援,但事實上,四川人民不是我們想像的脆弱,相反,他們十分剛強,房屋雖倒塌,有些親人雖離開,但他們選擇重頭開始,盡快恢復往日面貌,與他們日常的對談中,居民說話裡均流露出「要向前看」、「不自怨自艾」及「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的樂觀積極心態,同時,有一點令我十分佩服的是「川民」的「團結自助」的精神,很多當地的大學生願意犧牲自己的假期當自願者(義工),協助社工舉辦很多青少年活動及幼兒托管服務;很多家庭主婦及老人家更自發性地成立了義工組織,透過開創鄰舍互助組織,彼此支持,集結力量,互相幫助及探訪有需要的災民,更協助社工推行活動,包括「送暖行動」,例如約在1月份協助派發由教會捐贈的二十萬冬季送暖物資,其後他們更義無反顧地協助社工推行一些婦女活動(專為傷殘婦女服務有關的活動)等,這些服務的點滴真的很值得我們學習及仿傚!有一句四川人民常掛在口邊的口號:「地震無情,人間有情」,事實上,與「川民」的接觸,服務上或有時我很喜歡與當地的士司機傾談(我個人認為他們會較容易反應出當地的民情),我發現地震的確震出了「川民」堅強及「同胞情」的一面,同時,他們告訴了我一個令我很難忘的事情,此次災難令他們真正反省了,以往可能每天營營役役地為金錢為生活而拼命、甚至很容易「為三斗米而折腰」而失去了原來做人真正的目標或宗旨,現在會較過往重生命、重親人、重愛、重情、重要的是更珍惜現在一切所擁有的……

另一方面,地震至今約有十個月了,其實四川政府很快地興建了很多安置點,同時亦很關注到社會服務這方面,特別剛新設立了社工協會,更計劃協會為居民做更多的社會服務,這些理念及社區建設均十分好,我十分欣賞都江堰政府(特別是民政局方面十分支持社工的發展)。唯有一點很值得探討的是,這些理念及設施較「外化」,簡單來說便是欠缺服務的內涵,像電腦般,有硬件而沒有軟件去配合,此點正好是我們在內地發展社會服務很大的空間,故此,在未來的日子中,套用香港的社會服務模式將會是我們社工服務隊的發展主要工作方針,同時,在這片資源十分有限的土地裡,積極地聯繫各方各界的專才或自願者亦將會是我們的發展策略,以「借力打力」為服務重心,期望透過不斷的聯繫社會各界,去關注「服務軟件」將會是服務的「靈魂」,故此,「發掘專才」、「服務策略」、「輔導技巧」及「網絡社區」才會是真正進入人心的重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