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教會關懷貧窮的福音策略

年份: 2010前

作者: 余妙雲

近這十年來香港教會參與關懷社區服侍的確增多了。2004年教會普查顯示,超過40%堂會領袖認為過去一年,會眾整體社關意識及參與有所提升,75%堂會表示在過去三年有參與社關事工和活動。近這五年,堂會對關懷和服侍社區意識較前有進步,基督徒關懷貧窮行動,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以致後來易名的教會關懷貧窮網絡,都是因應自01年以來香港嚴峻的貧窮問題而成立的教會組織。而工業福音團契在這些年間,也常有機會被堂會邀請攜手合作關懷社區貧窮需要,向居民見証神愛。

教會是神的家,是一群被神呼召出來的人,去到每一角落宣揚那召他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教會更要延續耶穌基督愛貧窮人的使命,叫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今日香港的確有許多貧窮人在我們四周:低收入住戶數目2006年統計顯示已超逾50萬戶,亦即每4個住戶就有1個屬低收入;因金融海嘯的影響,許多低收入家庭父母失業或開工不足,近這半年,月入4,000元以下的家庭,上升23%至20多萬戶;生長在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超過30萬,其中有逾10萬是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面對的生活壓力和身心靈健康成長都值得社會各界關注。

正如申命記15:11所描述:原來那地上的窮人永不斷絕,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

教會可以如何關懷貧窮人?如何有效的推行社區服侍的福音策略?在參與服侍貧窮人的20多年來,我深切體會到教會與機構合作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契機。機構的特點是活動力和機動性強,教會的特點是有持續性和承載力。彼此攜手、互相聯繫,就能發揮更大果效。筆者就著工業福音團契過去多年與教會合作拋磚引玉的提出一些建議:

 

1. 異象的傳遞

要能服侍貧窮人,就需要有愛貧窮人的心腸。堂會可以在崇拜聚會安排中訂立有勞工主日、社關主日、抗貧主日、工福主日,在其中特別讓會眾認識香港貧窮現況,聖經的教導和信徒的參與等。也可以在宣教差傳月舉辦宣教事工展覽介紹,將香港關心貧窮人事工機構向教會信徒展示,加深信徒對關懷社區、貧窮的認識。

 

2. 項目性合作:

工福亦會與堂會在某特定關顧對象或某項目上合作。例如關懷失業人士的再培訓課程;幫助失業婦女和獨居長者的愛鄰舍清潔大使計劃;幫助新移民的婦女英文班及適應服務;推動堂會信徒參與成長響導計劃等。工福會與堂會度身訂造適合服侍社區的途徑,推動信徒參與,加深了解和接觸社區人士,見証主愛。

 

3. 合作建立睦鄰中心

在堂會所在的地方,邀請福音機構合作,建立睦鄰中心,關注左鄰右里的需要,推動社區互助,藉持續探訪關心,尋找隱蔽家庭成員,引導他們進入睦鄰中心,使用服務,建立關顧網絡,得以在教會中健康成長。今日已有不少堂會開放地方,建立睦鄰中心,工福亦有機會被堂會邀請分別在深水埗、鴨脷洲、元朗、大角咀與堂會合作建立睦鄰中心,動員信徒參與服事,在資源互用和經驗配搭下,就能成為社區的燈台。

 

4. 區域平台式的合作

   在一個社區中有不少服侍不同群體的福音機構和社服機構,又有不少堂會的存在,機構接觸到的人群最終必須由堂會跟進和牧養。因此在區內建立教會網絡,例如:旺角教會網絡,

大角咀教會網絡,天水圍教牧團契、元朗基督教聯會、深水埗貧窮家庭關注宣教組等,以達致社區支援、合一見証的目的。在區域內每逢節慶日子,都可以發動堂會聯合節期探訪祝福,發動信徒帶著愛心禮物包往探訪社區中貧困家庭,表達對他們的關心,更可了解他們的需要並作跟進,又可以在區域內舉辦社區嘉年華,區域節慶、佈道會等。

 

5. 網絡式合作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下稱教關)的成立,就是要匯聚基督教各宗派、堂會與機構力量及資源,向貧窮人傳福音,關懷弱小,共同在香港社會中見証基督大愛。而工業福音團契亦成為其中一個發起和參與的福音機構。因著彼此攜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下,「教關」過去在推動教會成長嚮導計劃上,能發動超過80間教會派出逾300位信徒以1對1用生命影響生命形式,幫助貧窮家庭孩子健康成長。在金融海嘯,引致裁員、失業和貧窮問題愈加嚴峻時,「教關」推出「愛心糧倉」食物援助計劃,推動全港堂會成為伙伴,在所在堂會設立派糧服務,幫助有需要人士解決燃眉之急,並且在同一個嘜頭「愛心糧倉」下推動教會關懷貧窮人運動,成為在城市中明亮燈台。目前已有30多間教會加盟。同時間教關也常藉研討會、祈禱會推廣服侍貧窮人的教育活動。

 

    「關懷貧窮」是一個持續的行動,是每間堂會和每個信徒都可以參與的,可能會感到力量有限,但小小水滴就能累積起來,到了一定程度的累積,就會如清泉般湧出來滋潤大眾。感謝神,使用教會在社區中成為燈台,作美好的見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