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活泉堂的發展及歷史

年份: 2010前

作者: 何永業

在香港這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裏面,有一個不起眼的區域,這一個滿是戰後樓宇的地區特別容易令人聯想起上一個世紀中葉香港的歷史,就是深水埔。當時這個地方是南來難民的落腳點,是追求新生活的第一站,喘定之後,很多人都遷移到其他地區,甚至世界其他角落,留下來的,有些是希冀遲早北返的人,有些是隨遇而安的人,更多的是對遷移有心無力的人,所以這一個區域一向比較窮。若果香港島的中環代表西方文化,自信而進取,那麼九龍的深水埔就代表東方文化,謙卑而知足。

主耶穌在祂的傳道日子裏,時常幫助貧乏人,祂設立的教會,薪火相傳二千年之後,也發揚這美德,走進香港這一個最窮的地方。播道會作為關心人身心靈需要的宗派,也早在1951年來到這地方建立教會,不單傳揚救人靈魂的福音,也送贈滿足人肉身需要的食物,謙謙卑卑地服侍人。

據遺留下來發黃的照片,那是11月11日,在一條很能夠代表深水埔這一個歷史區域,名為發祥街的行人路上,在11號單位的門外,站了六七十人,有成年人有小孩,有本地人有外國人,很多都在笑,是在慶祝一件喜事吧?他們是否預先知道將來有一個人會心懷感激地仔細端詳每一張面孔、記述他們這一件事和之後的歷史呢?

站在前排的人,男的大都穿西服,女的大都穿長衫,在黑白粵語長片中見過,透露了所屬的年代。站在後排的人,大部份都是青年,頭髮烏黑,俱披上詩班白袍,單單看面孔,竟與今天的青年沒有兩樣,若果他們仍然健在,應是八十歲左右的人了,今日的青年見圖對照,或會悚然心驚吧。

在這一群人背後的牆上,掛有一個招牌,寫著「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八個大字,下面隱約還有字,但被人擋著看不清楚,卻從另外一幀發黃的照片,可見是「活泉堂」,取「恩典湧流不息如活水泉源」之意吧,欲向照片中人求證,苦不知何處尋,或許答案湮沒在某份早已被人遺忘的文件裏,像照片記錄的那個單純而黑白分明的時代,消逝無蹤。

當中一些人後來出現在別的舊照片裏,有些在籃球比賽半場休息時唱詩見證、有些在一個狹小中間有柱子的房子內崇拜、也有些在街外向窮人派發日用品,金錢何來?他們富有嗎?看來不,從他們六年之後1957年購買的房子的質素就可知一二。

那是在一幢座落在東沙島街167號沒有升降機的唐樓的二樓裏,比之前租賃的在發祥街的地舖更狹少,中間也有柱子,只能勉強容納一百人,每到主日學上課,只能撐起布來分隔班房,左邊的老師教先知書,右邊的老師教福音書,互相印證,彼此和應,學生習以為常。

人雖窮,但他們的志卻不窮,竟遠赴官塘徙置區開辦天台學校,將僅有的微薄資源用在別人的身上,又四處進行街頭佈道,常在尖沙咀碼頭的旗杆旁邊放膽向路人宣講所信的道,希望從中環乘渡海小輪而來的人會暫時放下自信,聆聽昔日加利利人在海邊的奇妙故事。

這一群人和他們的繼承人的膽子真的不少--寫這短文的人親歷後述每一件事可以作證--二十年之後,竟敢以極有限的能力去承擔一所新教會的發展。那是1981年5月,播道總會尋覓教會去承辦剛開展了兩年的「屯門福音堂」,這一群人只憑信心就踏出了,送出的不單是自己仍然缺乏的金錢,更是中流砥柱的人才,之後的「屯門福音堂」成功發展,不單擁有五千呎的自購物業,更有自己的分堂。同年夏天,又舉行差傳年會,支援海外佈道事工,奉獻金錢,之後年年重溫,至今不絕。

教會的主可能見這一群人將別人的好處放在自己的好處之上,這事之後四年,即1985年,就賜給他們一個比較大的房子,可以坐一百五十多人,但是仍然在房子中間安放一根柱子。這一群人樂透了,將這所位於營盤街151-153號光華樓三樓的房子當作聖殿獻給上帝,從舊堂遷移過來,不將未來15年的大額樓宇按揭放在心上。

可能神看見這一群人增長得比較快,新地方很快又比較擠,兩年之後即1986年,又在李鄭屋邨和平樓賜給他們兩個舖子,叫他們成立第二所分堂「和平堂」,差派14個人出去,另立據點,經多年發展,人數大增,現已自立和擁有物業。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1990年,在工業福音團契位於長沙灣工廠區的活動中心建立第三所分堂「活基堂」,取「活出基督」之意,幾年之後遷至附近自購物業,現已擁有一群忠心的信徒;1994年,在播道醫院的大樓建立第四所分堂「活愛堂」,取「活出主愛」之意,亦擁有一群忠心的信徒和在南山邨租賃了一個地舖。推展這些事工的,是繼承了先輩勇氣、信心和「為他精神」的百多個平凡人。

一百多人在光華樓不足二千五百呎的房子內崇拜和上主日學的確有點擠,銀行按揭貸款比預期早還清,這一群人就求豐富的上帝賜下更大更好的房子,但錢卻沒有幾文,都用在福音工作、日常營運和支援分堂之上。

一年希望,二年失望,三年絕望,深水埔窮乏之地,商業活動不多,新廈如鳳毛麟角,更何況寬敞的大單位?五年過去,1999年底,就在完全死心之際,曙光初露,一個五千平方呎二十多呎高樓底的簇新商業單位出現,最要命的是:中間沒有柱子!一切條件十分優越,超乎夢想,樓價也不高,「只是」千多萬!

五千平方呎簇新的房子只售千多萬其實算十分便宜,但這群人就是沒有足夠的金錢,更要害的是業主根本不想在那時賤賣物業。

人到了絕境,放下對自己的信心,就是神工作的開始。之後發生的,超乎人所求,總之算是奇蹟。

2000年9月24日,那一群人笑嘻嘻在一個位於元州街298號海旭閣一樓沒有柱子的偌大房子裏拍了一幀照片,有成年人有小孩,有本地人有外國人,很多都在笑,是在慶祝一件喜事吧?氣氛跟1951年11月11日很相似,人雖變,情尚在。

2007年底,這一群人剛清還了所有購堂貸款,正思考如何進一步擴展,服侍人,榮耀神。

香港的確是一個充滿傳奇的地方,因為在一個不起眼的深水埔,有一群不起眼的人,僅憑他們對上帝的信心,成就了一件又一件在人看起來不可能的事。

 

(作者保留本文版權)

何永業(活泉堂教會發展委員會主席,播道醫院及施達基金會董事,著有《登峰》一書,第二本著作《親愛的婕妤》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