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東南亞 – 指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 (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根據2010年的統計,人口約6.01億。
創啟地區 – 指宣教士因為當地的政治、宗教,不能以宣教士身份入境,而需要以創新方式和身份進入的國家或地區。
東南亞創啟地區的穆斯林 – 主要國家包括汶萊、印尼、馬來西亞。其他國內地區則包括泰國南部、菲律賓南部等接近馬來西亞之地區。
要認識東南亞創啟地區的穆斯林,我們可以從其語言、文化和歷史來看。以上三個國家和兩個地區的共通點是,她們都沿於一個語言和文化,近的叫馬來文化 (類似我們的中華文化),遠的叫南島語系文化。由於過去二、三百年的殖民地化,馬來語言和文化於各地在殖民地化和本土化的過程中生出變化,遂產生出今日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差異,只是二者的共通性仍有70–80%。
相傳七、八世紀便有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在前往中國經商的過程中,在東南亞撒播伊斯蘭信仰。後來,為了商業的便利,一些穆斯林在沿海港口定居下來,與當地的婦女通婚,並建造小規模的清真寺,逐步形成早期的穆斯林社團。八世紀之後,在北蘇門答臘沿海地區已有大批穆斯林商人定居,形成許多商業城邦或商業中心,如馬來西亞半島的霹靂 (864年)、印尼的巴賽 (1042年)、亞齊 (1065年)、泰咪亞 (1184年) 。當時的東南亞,除了靠近中國的諸國,主要是受印度的宗教和文化影響。及至十二世紀,先後有吉打 (馬來西亞半島北部接壤泰國邊境) 蘇丹 (即國王);十五世紀,馬六甲 (馬來西亞半島南部) 蘇丹、蘇祿 (菲律賓南部) 蘇丹;十六世紀柔佛 (馬來西亞半島南部接壤新加坡邊境) 蘇丹,十七世紀亞齊蘇丹 (印尼東部) 等成為穆斯林,遂將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泰國南部、菲律賓南部全部伊斯蘭化。
2010年的東南亞人口約6.01億,根據2012年12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公佈的統計 ,2010年東南亞的穆斯林人口約2.4億 (東南亞人口的40%,全球穆斯林人口的18%),其中最大穆斯林人口是印尼 (2.09億,全國人口的86%),其次是馬來西亞 (1,810萬,全國人口的64%),菲律賓 (515萬,全國人口的5%), 泰國 (377萬,全國人口的4.6%),緬甸 (190萬,全國人口的4%),新加坡 (73萬,全國人口的15%),汶萊 (30萬,全國人口的66.8%),柬埔寨 (28萬,全國人口的1.9%),越南 (16萬,全國人口的0.18%),最少是老撾 (1萬,全國人口的0.15%)。
由於東南亞的宗教與文化最初是精靈敬拜,至六世紀受印度文化和佛教的影響,最後才於十七世紀全面伊斯蘭化,故東南亞的伊斯蘭教是混合了印度文化和精靈敬拜的民間伊斯蘭信仰。穆斯林仍然相信巫師和降頭。以伊斯蘭教作為國教的馬來西亞,在2014年8月MH370航機失蹤事件中,也特地請來穆斯林巫師王來作法,搜尋航機下落。而在印尼和馬來西亞,民間也會聘請巫師來作法,為子女或村莊祈福、驅災除病,甚至向敵人下降施咒。對靈界的恐懼和平安的渴求,是普遍東南亞穆斯林的心靈深處需要。曾經有許多穆斯林,因信靠耶穌基督的名而勝過對靈界的恐懼和得著內心平安。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留學西方的穆斯林回歸東南亞,知識份子和中產階層對國家的民主和民生議題,也十分關注。普遍的知識份子和中產相信自由、民主和法治是可以改進民生。而對於伊斯蘭教義,他們也持開放和中庸的態度,甚至在不可叛教 (穆斯林轉教被視為叛教,可被罰勞改) 的馬來西亞,也有為數不少的穆斯林暗地裡支持信仰自由,猶如鄰國印尼。有見及此,馬來西亞自2009年開始收緊宗教和國家安全政策,嚴密監控和打壓任何向穆斯林的宣教活動和異見者的民主運動,甚至嘗試禁制馬來文和印尼文的聖經和出版物入口,直到目前禁制令仍在司法程序中。
雖然東南亞的穆斯林人數眾多,佔人口的40%,但基督徒也有5 – 6%,尤其在印尼,基督徒有2,4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10%,而馬來西亞的基督徒也佔全國人口的9%,約267萬。兩地一直而來由於種族、宗教和政治的敏感,基督徒都不敢接觸穆斯林。近年來開始有一些突破,我們為此感恩,也禱告聖靈大大復興兩地的教會,於穆斯林世界中作光作鹽。
簡單的介紹東南亞穆斯林,希望你閱讀後能在禱告中記念這2.4億穆斯林的需要,並其中的基督徒和宣教士。
[1] 馬明良,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傳播。http://www.yslzc.com/ysls/islamshi/shbdiliu/200702/13182.html
[2] http://www.pewforum.org/2012/12/18/table-religious-composition-by-country-in-nu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