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化對社會和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情況在聖誕節時尤其明顯。記得多年前百貨公司櫥窗的聖誕節擺設都多以基督教故事為主題,但現今這些都少見了,取以代之是以其他裝飾品,如琉璃球,甚至是聖誕老人。而聖誕卡中祝福語更多以「恭賀佳節」(Season’s Greetings)取代了傳統的「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在教會裏近年來的現象也是一樣,一般來說聖誕節期間的聚會人數會比平時會少一點,因為信徒多趁這個節日出外旅遊。這現象表明了一般人對聖誕節的看法正在改變。同樣,信徒對聖誕節的重視也在淡化中。它不再被視為一個宗教性和有記念性的節日,只是眾多公眾假期之一。
世俗化帶來另一個對教會的影響是「成功」成為教會活動的量度標準,活動辦得越多就表示教會越興旺、活動越多信徒參與就表示他們越愛主,所以教會在節日中有多類的活動,如報佳音、佈道會等,參與的人數也成為教會所關注的目標。於是教會鼓勵信徒多參與所舉辦的活動。其實,這些活動本身是好的,是值得鼓勵,舉辦多一些會更好,因為將福音傳開去是教會責無旁貸的事。但是參與活動的多寡,與信徒追求靈性生命成長的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信徒參與是真心愛主?還是只是應酬牧者要求?如果教會的活動只是給信徒提供多一項的節目選擇,而對信徒的靈命沒有任何裨益的話,恐怕神對一班只守形式聚會的以色列人所說的話就值得我們反省了:「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摩五21)和「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二十九13)。也就是說為了信徒的益處,教會要幫助信徒過一個真正的信仰生活。
所以,「如何不讓信徒被世俗化侵蝕?」就值得我們思考。麥拉倫在他的書《尋訪古老的屬靈踐行》[1]指出舒適的生活易麻醉人,信徒因此需要在適當時候實行一些屬靈踐行,例如:禁食、禮儀年等,來喚醒其生命。而「將臨節」(Advent)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2]它是教會年曆「基督事件」中的首件,可算是教會年的開始、也是基督教的新年,故此是重要的節期。它的主線是「預備」(preparing)及「將臨」(coming)。「將臨節」是由聖誕節之前的第四個主日開始計,為期四週(今年在11月27日)。設立「將臨節」主要有兩個提醒:(1) 提醒信徒基督成了肉身來到這世界拯救人類,我們要預備自己,為救主的來臨感恩。(2) 提醒是信徒要準備好基督第二次來。
將臨節期間,在教會的聚會中通常會有簡單佈置,傳統會採用是紫色或藍色作為主調的顏色。紫色有「反省悔改」的意思,提醒我們本是罪人,不配迎見神,需要悔改,仰望主的拯救;紫色同時也是「君王」的顏色,提醒我們主耶穌會以君王的身份再來統治萬有。同時,也會在一張桌子上放置了一個插有蠟燭的花環,而這花環是以綠色的常青樹枝編織成的。常青樹枝是代表「生命」,圍成環狀是代表「永遠的記號」。所以,花環代表「永恆的生命」,用以紀念耶穌使我們得永生。花環上共有五支蠟燭,其中有四支較細的紫色蠟燭和一支較粗的白色蠟燭。從將臨節第一主日開始,依序每週加燃一支紫色蠟燭,代表期待、渴望,信徒應存期待的心等候主的來臨。到了第四週,當四枝燭光點齊之後,也是主來的時候要到了。就在聖誕節那天,那枝白色燭光也燃亮了︰象徵至聖真光的主必要臨到,驅除幽暗,帶來拯救。雖然這看似只是一個儀式,但預備主的降臨是要從心開始,禮儀能提醒我們要為主的來臨和再來儆醒預備。所以,另一方面,信徒可以在將臨節期間讀一些與此有關之屬靈書籍預備自己,例如:潘霍華的《與潘霍華一同默想主的降生41天靈修之旅》[3]。
所以,教會可以藉今年的將臨節預備信徒迎接基督誕生的一個屬靈操練,以此鼓勵信徒重燃他們的信仰生活。如預備得好,所過的節日就更富意義。甚願我們每人在今年都有一個不再一樣的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