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反思二:創建一個門徒環境

年份: 2017

曾師母主講推動堂會門訓向前發展的兩個主要引擎:「培養門訓的環境」及「建立門訓的群體」。

一. 培養門訓的環境(硬件:系統、結構)

曾師母指出門訓不是一個課程(Program),而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同行(Process)。

人可以完成三年課程,也未必成為門徒。門訓的關鍵,不是嘗試成為一個門徒,而是訓練成為一個門徒!訓練需要委身和付出努力,而動力源於門訓的X因素,就是人對神的渴慕!

筆者十分認同,門訓的第一步是要喚起人對神的渴慕。堂會不斷呼籲肢體參與許多課程,卻很少人來;就如拉牛到河邊,牠不渴,卻不能逼牠低頭飲水!問題是如何喚起肢體從「渴慕金錢、物質、享受」到「飢渴慕義」!當然,這漫長的過程,需要生命見證及不斷祈求聖靈動工!沒有人能夠將屬靈的飢渴給我們,唯有我們肯停下來反思和體會。

曾師母提出門訓需要實戰的訓練,包括四個步驟:

1. 我做你看(I Do You Watch)

2. 我們一起做(We Do It Together)

3. 你做我看(You Do I Watch)

4. 你自己做(You Do It Alone)

大使命是叫我們將主耶穌所吩咐的都「教訓人去遵守」(teach them to obey),但堂會往往容易停留在口傳的「教導」(oral teaching ),而忽略了「示範」!門訓不單着重口傳的教導,更重視示範和檢視。門訓就是與肢體同行屬靈生活之旅,生命師傅猶如一面鏡子,讓肢體看到他的生命,示範在生活中如何跟隨耶穌;他也有如一枚指南針,指引肢體的方向。

二. 建立門訓的群體(軟件:群體)

曾師母認為門訓最好由小組開始。細胞小組是堂會最重要的單位,就如人體由無數活細胞所組成。信徒如不參與小組,嚴格來說,不算屬於這間教會,因為他們不是活分子!

不過,就算參與小組也不等於是門徒,堂會當慎防小組淪為社交平台。曾師母稱她教會的小組堅守「15‧60‧30‧15」原則,內容如下:

15分鐘:敬拜讚美

60分鐘:查考聖經

30分鐘:分享與神同行的經歷

15分鐘:分享佈道的經歷

這不是隨意的小組,而是銳意跟隨耶穌的小組,所以其內容較重實踐真理的分享。

筆者感被提醒:門訓不鼓吹肢體成為堂會事奉的「志願者」,而是培訓他們成為「共同承擔者」。「志願者」缺乏承擔,容易因應時間或情緒而影響事奉。「共同承擔者」則視教會為大家庭,事奉就如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的責任,而非選擇!門訓教會,只有承擔者,沒有旁觀者!如果每個肢體都起來承擔責任,按着恩賜,彼此服侍,教會就會被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