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恩領不斷

年份: 2017

作者: 周賢明(社會服務辦事處總主任)

  在 1983 至 1996 年間,本會窩福堂、福泉堂、道真堂和恩泉堂分別成立康福堂、福安堂、興田邨道真堂和奇恩堂,及相關的長者中心,彼此成為伙伴,向服務對象及社區開展福音及社關工作。

困難中的恩典和兄弟情

  初期,每間長者中心原獲社會福利署資助八成營運開支,其餘兩成由香港公益金或相 關堂會資助。於 2002 年,社會福利署建議「重整長者社區服務」,讓機構能夠對長者、其家人及社區提供更適切的服務。能夠獲穩定資助並提升服務質素固然是好,惟當時各堂會 面對極難的抉擇,因為當時一來擔心沒有轉型的中心會被政府收回,影響教會聚會地方;二來只有三間長者中心能夠提升為長者鄰舍中心,餘下一間須轉型為非資助服務。經過一番考慮後,康福堂主動提出將其轄下長者中心轉型為「非資助單位」,並嘗試與其屬下自資營運的社區健康發展中心,在服務和行政運作上作出整合。所以,現時本會只有三間獲資助的長者鄰舍中心,包括福安堂長者中心、興田邨道真堂愛禮信長者中心及美孚長者中心。而三間相關堂會為顧念康福堂的恩情,由 2003 年 4 月起至今,均「共同承擔」康福堂長者中心的部份營運開支。

  在這十多年裡,各堂會經歷過不少轉變,有堂會經歷自立、有堂會遇經濟上不敷、有堂會發展多於一個聚會點等,但最終上帝讓我們經歷祂的帶領和恩典,讓四堂更緊靠成為兄弟,彼此支持,繼續服侍社區,見證基督。

 

照亮社區

現今的社會複雜對立,教會及長者中心更顯得充滿人情味。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延長了人均壽命,亦提倡尊重長者及尊重生命。近年中心來了不少生活環境較佳的年輕長者;可是,活在重視生產力和經濟能力的社會中,長者自我形象仍普遍偏低,患抑鬱症及自殺數字亦引人關注。隨着人口老化,體弱長者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均是重要的社會議題。 有見及此,本會各長者中心,按中心特色及地區的需要,發展了不同的服務回應,盼望讓長者老有所為、活得喜樂,並且以長者中心作為接觸點,讓長者體會上帝的恩典,得到永恆的福氣。

 

感謝主,藉各堂會、總會、義工、本辦事處同工、中心同工的努力和播道家內肢體的代禱與支持,從以下各中心的分享,相信大家能看到天父總會按祂的時間,奇妙地帶領和安排,使各中心各有特色,於不同社區為鹽為光。願你們能夠和我們並肩,成為上帝所使用的流通管子,為上帝作美好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