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回應一:宗派

年份: 2018

作者: 盧錦華(月報編委、播道會康福堂會友)

有機會細閱莫樹堅牧師的文章「宗派」,引起不少思緒,願意將它與各弟兄姊妹分享。
莫牧師提到「宗派」的問題,何謂宗派?為何我們要談宗派?宗派與我們有何關係?
我十分同意地上應只有「一間」教會,因為聖經已清楚的告訴我們「那一間」教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在眾人之內。」(弗四4-6) 可是,因着不同的原因(周聯華牧師的四個因素),發展出「宗派」來,縱然我們不喜歡或「心痛」,那是歷史的使然,那亦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那不是神有問題,事實上是我們(人)的問題,求主憐憫!

今天我們又為何要去追尋宗派呢?我們去回望談宗派,我以為是要去「尋根」。我們是「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播道會)的一份子,我們會否想知道「播道會」是怎樣來的?今年(2018)正正是「播道會」立會130年,那是十分適時叫我們去思考為何有「播道會」這個宗派的出現。她的誕生和發展經過,是不是如周牧師所提到的其中一個因素呢?

根據「播道會」的網頁介紹:『播道會是一個宗派,但有時又似乎不像一個宗派。傳統的播道會,因着信仰的立場及屬靈的質素,一向都表現出很強的向心力,但卻沒有被成文規條所約束。這種現象與播道會的背景及信仰特色有直接關係。
早期的播道會,是從美國開始的,會友大部分是從瑞典而來,少部分來自挪威、丹麥等地方。在北歐的國家,如瑞典、挪威及丹麥等,他們的國教是信義會。但當時有不少真正重生得救而愛主的基督徒,對於教會「生而為基督徒」的制度,以及看到教會中一些行事不合乎聖經教訓,就更難接受。但在「國教」的制度下,基督徒沒有自由按自己認為對的方法,或者按着聖經的教訓行事,也不能脫離既有的教會。後來隨着當時的移民潮,許多真正在屬靈上有追求的基督徒移民到美國,脫離了自己國教教會的束縛,可以自由地按着聖經的教訓敬拜事奉,並且可以自由地殷勤參加聚會,可以自由地按着聖經的教訓敬拜事奉,並且可以自由地道出教會的錯誤。於是這些基督徒就決定脫離原屬的教會,不再受制於政府和政府屬下的國教,另成立一個可以按着聖經的教訓和聖靈的感動而自由敬拜的教會,就是「福音自由教會」(Evangelical Free Church)。』這就是「播道會」了!

「美國播道會」在一百多年前,看到中國人福音的需要:「1884年會祖寬夸倫牧師(Rev. H.J. Von Qualen)受神感動,立志向中國人傳福音。1885年寬牧師往芝加哥神學院受造就,並結識當地兩華僑蕭雨滋及吳碩卿,其後二人亦同赴中國開荒佈道,為本會會祖。後在1886年秋天蕭雨滋先生先行回國準備一切事宜。1887年10月美國播道會年議大會決定差派寬夸倫牧師到中國,成為第一位國外宣教士。1887年12月寬牧師抵達廣州,立即往沙基格致書院從事語言文字的研究,為傳道作準備。1888年10月在廣州市郊河南洲頭咀設立首間禮拜堂,是為本會第一個傳福音之基址。」

這個歷史的根,讓我知道自己在地上是屬於這個「播道會宗派」,但在屬靈生命上,我卻只屬於「那一間教會」(就是基督的一個身體) 。所以,我們不能自我圈劃只屬於某某宗派而排斥別人。例如我以前曾遇上「唯我宗派者」,當你不是那間機構所屬的宗派會友時,他們不會接納你成為該機構的最高負責人;另外,有宗派機構當聘請你時,特別要求你要參與其宗派的聚會;亦有宗派覺得自己是最獨特的,是最主流的宗派,所以他就不會與其他宗派交往。當然,這些情況並不是很常見,但卻實是偶有發生的。其實,我們應該十分清楚,各個宗派的出現就如一個身體的各個肢體(林前十二),要互相配搭,才能發揮各個肢體的功能,才能顯出這個身體的榮美!

故此,我們各個宗派要「回轉」去「合一」,去共建「一間教會」(基督的身體) ,那不是去「合併」(極端是吞併!) ,而是「合作」,是「聯合」,就如各個不同功能的肢體,互相配搭合作,彼此尊重,互相欣賞,看對方比自己優勝,建成一個強而有力的「身體」,廣傳福音,高舉主名!

我的夢:香港有千多間堂會,加上幾百間基督教機構,若能放開胸懷,離開自我的圈圈,所能發出的力量、影響和效益,那是何等的美善,我們履行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可會是「事倍功半」?至於我們「播道會」,屬下就有七十多個堂會與單位,若能真正「齊心」,就會「事成」。願主成就,加能賜力,感謝主,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