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年份: 2018

作者: 朱小皿(恩泉堂會友)

  在2018年1月中,有機會隨同教牧同工參加「廣州尋根之旅」內心感受良多。回想2004年在番禺大石鎮遇見蕭楚輝牧師,由他帶領參加大石聚會點的團契查經聚會,後來又有機會到市橋大南路市橋堂、一間在1920年播道會建立的禮拜堂,又破又舊的小教堂在主日崇拜有一百多人參加聚會,遲來要站在路旁聽道。神垂聽眾人的呼求,省政府在2005年廣州市番禺區的規劃會議中,將近郊沙北路的20畝山坡地火葬場舊址,給市橋堂發展,這次探訪交流中聽說在主日,有超過一千人參加教會活動。

  在新造鎮和石樓鎮同樣有播道會設立的禮拜堂,都是沒有屋頂的破舊危房,但這次到訪,新造堂已重建復堂十週年、石樓堂亦重建復堂近四年。他們需要培訓領袖和義工,發展牧養兒童、青少年事工和大專生團契。教會有新一代才有生機。

  第二天路過小港堂拆卸後的二萬呎建築地盤,但不能夠停下來緬懷憑弔,可惜、可惜!但神又讓我們有機會參觀換地新建的天河堂。又大、又美麗、又多功能的建築群組。歡迎我們的教牧同工在這裡與他們交流分享。

  播神的院長和校友最難忘的是參觀廣州聖經學院舊址,在刻上廣州聖經學院舊址的石碑旁拍照留念,三座紅磚建成的歐陸式校舍和宿舍,校園的一草一木,重現三零年代日校六十人、夜校部逾二百人一共研習聖經和神學的情景,還有舉行兒童夏令營,都成為香港播道會少聯會的基礎。

  河南堂是最多播道會會友在改革開放後參加崇拜的場所,播道會的朋友,潘瓊真牧師牧養他們,如今教會興旺,廣傳褔音,有美好見證,而潘牧師九十多歲高齡在安老院仍有帶領聚會,領人歸主。

  第三天往增城、參觀多個堂點,都是播道會一位信徒謝太初長老及其家人在家鄉傳褔音而建立,他的兒孫大多獻身作傳道人或作信徒領袖,包括謝國恩牧師、謝德恩牧師、謝頌恩牧師、謝以信牧師、謝以諾、謝錫恩、謝佑靈、謝顧靈、謝蒼靈等。戰後仍有牧者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牧養教會直至謝沐悅牧者伉儷接手,鞏固牧養又重新發展為多個堂點的衛星教會,主日共有二千多信徒參加崇拜,很感恩!他們需要更多牧者和培訓更多信徒領袖,一同牧養教會。

  透過這次探訪,了解三零年代播道會在廣州、番禺和增城均有很好的發展,但戰爭改變了一切,戰後播道會在香港經歷七十年的發展成為有60間教會的群體,我們會不會重新思考我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