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都從祢而來,我們把從祢而得的獻給祢。」(代上二十九14)乃基督徒及堂會向神奉獻的原理,使徒保羅進一步以馬其頓教會「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使徒(林後八1-5)的好榜樣勉勵我們,使徒彼得也提醒信徒要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
回想美國播道會自從一八八七年差派會祖寬夸倫牧師來華,翌年開設首間播道會以來,以華南(South China)為福音工場(mission field),負起一切費用,及至一九四九年中國播道會遷來香港,初期美國播道會還全包開支,中國播道總會在經費上,只坐享其成而已!
美國播道會為了促進中國播道會在經濟自立,從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五年期間,採取每年遞減支持十分一的辦法,鼓勵各堂經濟自立;至於總會,除了由堂會捐獻外,還需發起「會友壹圓運動」補足,據一九六四年三月總會向各堂發出之「信徒每月奉獻‧壹圓運動宣言」:
「各堂會在此數年間已實行自養,以嚮應母會善意的措施,但因總會轄下仍有職員、及其他工作的開支,因此經費有賴於各堂會供給,近數年各堂會雖已按力量,被分配供應總會經費之足額,但亦不能與母會遞減數額相抵,是以發起壹圓運動之輕而易舉的普遍性奉獻,總計播道會現有堂會六間,信徒千餘,若每人每月奉獻壹圓,再加各堂會現有按月按時撥交總會的總數額,則不但足夠開支,而且有餘款可以發展其他新工作了。」
總會乃請各堂提供會友人數,以作收入預算,當時各堂紛紛清理門戶,剔除離世、離港、失踪、少出席等會友,以求實際數字,從而定出各堂奉獻之會友數目!隨着日子進展,有些堂會未有按年跟進會友數字,亦有繼任的堂主任或執事,未必熱誠向會友灌輸參加「壹圓運動」的觀念,有些堂會自顧不睱,「壹圓運動」未算普遍,且每況愈下,遑論達到籌募總會經費的意義與目的矣!
到了一九八七年年議大會,經濟部量出為入,提出如按各堂經常費收入(每主日獻金袋+信徒之十份一奉獻,及撥作經常費之感恩奉獻)之百份七,奉獻給總會,則可滿足總會當年之經費需要了,經過周詳的討論,這「百分七」議案終獲通過。
自從一九八七年以來,每年年議會皆將「來年各堂如何支持總會」列入討論事項,同工或代表們於多屆提出質詢,亦經長短不一之討論,但每年皆獲舉手通過。在這些年間,本會亦發展了台灣及澳門等福音工場,從初時由總會/差會負起工場一切費用,至鼓勵工場邁向自養,本會更能體會以前美國播道會促進本會自養的苦心了!
按總會典章第五章「組織」條文內之第五條七:「凡屬本會各堂會及直屬團體,對本會一切事工及經費,皆應共同負擔,盡力捐獻,至於經費分擔之具體情況,則由經濟部每年商訂」!從各堂在播道會年報中公開該堂一年來的經常費收支,可見確實履行百份七的堂會很少,多間堂會只作某定額奉獻,甚至有少數堂會,全年少作奉獻!然而按本會典章第六條「年議大會」條文:「年議大會為本會立法機構,一切之議決案,均應執行」,同工及代表們既在年議會通過「百份七」議案,理應遵行,可是卻遭以下難題:
各堂會經濟情況不同,拮据者自顧不暇,經濟充足者則看着百份七的金額日益龐大,倘該堂會了解「百分七」的意義及由來,尚肯繼續支持,否則視為額外之擔子矣!
本會藉播道月報/電子通訊/每週二早上同工祈禱會分享播道會各單位之代禱事項及資料,可惜各堂會友未必閱讀資訊,教牧同工每因工作繁忙,人手不足而未能如願踴躍出席,執事們日常少能知道總會資訊,大家既對總會認識不足,難以支持,甚或只作表面支持(token support)而已!
會眾聽從教牧的教導,倘教牧向執事會及會眾勤於鼓勵,則該堂之歸屬及支持增加,可惜有些領袖因新近加入,或因其他因素,對本會之了解及支持尚待增強!
多次總會公佈財政時,出現結餘,原來曾有超過十年,請不到總幹事,加上其他未能聘獲的職位,總會同工們平素額外作工以補空缺,薪金因而節省,造成總會財務有餘的假象,反觀堂會財政沉重,堂會因而不肯按通過之議案實踐矣!
各堂平素處理開支的方法不同,有由執事會司庫/經濟部執事/行政主任/執事處理,每遇職位轉變時,繼任者容易忽略對總會的奉獻。
感謝神自從羅錫堅牧師於二O一七年起履新本會總幹事以來,與先後擔任主席的莫樹堅牧師及郭文池牧師走訪各堂主任,搜集高見,草擬了一個捐獻優化方案:「堂會對總會捐獻加設上限:每一間堂會的捐獻最多不會超過總會上年度預算的十份之一。按過去幾年的奉獻數據,若所有堂會接納及履行這方案,我們可以把堂會捐獻百分比從以往的7% 最終減至4.5%」。如今計劃將這方案提交本年七月六日舉行的年議大會討論,期望總會體驗「以有餘補不足」,主內一家的精神!
中國播道會從母會自立,堂會才獲機會支持總會,這有如人間家庭,成年子女自立了,樂意盡上本份為父母分擔生活費,繼而闔家體會愛中建立,講錢反增感情!願播道會各堂實踐靈裏分擔的意義,達成地上教會的經濟運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