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就是一個故事,你想你的故事往哪裏走?長者中心有如一道橋,把長者的人生連結起來,交織出不一樣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從長者第一身的角度,認識他們透過中心所交織出的生命故事。
2004年,我跟丈夫一起退休。丈夫以前一直專注於工作,當他退休後感到適應困難,更患上了抑鬱症、柏金遜病和腦退化症。那刻我覺得孤立無援,那時有一位朋友建議我嘗試參加長者中心的活動。因我們是多年前從上海來港的,在香港沒有甚麼人可以依靠,一心希望能夠尋求合適的社區資源作支援,當天走到中心就讓我遇上了社工賴姑娘。
困境迷茫中,得你支持
當時我不太認識中心的人,賴姑娘不單給予我事務上的具體支援,最重要的是讓我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因為我丈夫患上抑鬱症,照顧他時也令我我感到情緒很低落。
賴姑娘為我們進行個案及家居評估,又為我們申請家居照顧服務。及後,我們獲安排了所需的支援服務,當中更包括職業治療及物理治療師上門提供專業服務。雖然我不了解社會服務的具體內容,也未能預測到未來的需要,但是當時社工細心向我介紹不同服務的性質,更解釋丈夫未來可能因腦退化症而需要的支援,包括可能有需要入住安老院等,並認為我們需要申請輪候安老院。話說回來,當時我實在不知道原來我們是這麼需要此服務,還不以為然,真虧她幫了我這大忙。如果當時不是開始輪候,丈夫今天就入不了安老院,我就會處於一個更困難的狀態。
同行有你,如親人
2018年1月丈夫的病情急轉直下,入了醫院。當時我感到又困難又徬徨,我便找中心幫助,職員們也樂於協助跟進。沒想到中心自此就成為了我精神上的重要支持,並給予我很多精神上的力量。在我丈夫入院的七個半月期間,中心社工支持我、安慰我、鼓勵我,讓我不再是一個人呆在家中,仍然參加中心的活動;更令我喜出望外是我收到中心所寫的慰問卡,真的非常窩心!
由於我女兒不在香港,而我在香港更是孤立無援的,故此我認為長者中心對我很重要。即使那些有子女在香港的長者,因着子女工作繁忙又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長者們也會覺得不便事事求助於子女。於是長者中心就成為了長者鄰里的好幫手,長者對中心的依附程度,或甚於家人;中心職員對長者的照顧程度也可能勝過遠方的家人及子女。因此,對我來說長者中心就有如親人、家庭一樣。
我可以行出來,不再孤單
對於長期照顧者來說,只得自己一個是會崩潰的!以前我一個獨力照顧丈夫,壓力真是很大,甚至支持不了,最終要看精神科,也服用抗抑鬱藥、安眠藥及鎮靜劑。但我現在已改善了很多,我可以行出來,參加中心活動了!
以前我和丈夫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我們的生活圍繞公司的事情,而朋友也是公司的同事。退休後與公司疏遠了,可想而知生活上的改變是何等大呢!幸好,我來到長者中心,讓我可以有機會結交新朋友。我參加了韓文小組,認識了一班年紀相若的老師及同學,大家面對的老年問題也相似。因此除了課堂學習,彼此也會交流生活所面對的種種,互相支持。
另外,我在參加不同的班組活動時,我發覺中心的長者真是臥虎藏龍,人才濟濟。有人懂得教授繪畫、書法、英文,還有人會教授法文的,真想不到在長者中心可以學到法文!從中我明白到長者不要小看自己,我們也有不少潛能可以發揮。
從前的我,因着要照顧家庭和丈夫,不得不留在家中,嚴如自我封閉;現在的我,可以常常到長者中心,彼此有說有笑,我也被那歡樂的氣氛感染了。特別要提及的是義工月明,她很開心、很開朗的,常為我帶來樂觀心境;還有那位與我一樣有位柏金遜症丈夫的林太,就是她鼓勵我多參加中心活動。她們的確幫助我「可以行出來」!
現在我也會介紹朋友去所在區域的長者中心,我相信這會幫到他們。
很感恩,我相信這是上帝的安排。
我跟南茜同是有位患有柏金遜症的丈夫。我們在柏友小組認識(是專為柏金遜病友而設的小組)。我當時認為南茜很辛苦,身心狀態不好,建議她參加中心的挪亞方舟一天遊,讓自己可以放鬆一下,不會過於勞碌,影響身體健康。
林太勸我在照顧丈夫之餘亦要照顧自己,所以,與我一起報名參加旅行。雖然,報名後我因為丈夫剛入住護養院,所以感到猶豫;但是,林太卻一直鼓勵我、陪伴我,又分享照顧的心得。林太不單鼓勵我,也改變了我以往對照顧的觀念。我以往不明白為何其他人可以在丈夫患病時外出參加活動,原來只要先作準備,還是可以的。林太幫我踏出一步,從封閉中走了出來,也讓我學習留一點空間給自己。
我為人率直開朗,丈夫也入住了安老院,但我認為要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我每星期會去探望丈夫一次,平日就到處去做義工。我希望多點接觸人,也為其他人帶來開心。
平日我見月明做中心義工,為其他長者帶來很多歡笑,我也感染了她的快樂。她讓我明白到,照顧者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只要你妥善安排就可以。
結語
原來三個原本互不相識的人,可以透過長者中心的服務,把他們連繫起來,成為生命中能夠互相支持守望的同路人。
透過南茜的分享,讓我認識到關懷是對身處困難之中的長者最大的幫助,關懷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覺得生命仍然有希望,仍然有轉機,且有信心「可以行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