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教牧生命的關顧與成長

年份: 2020

作者: 蕭仲駒牧師(牧職部主)

  近年刊登於《教牧心理學》(Pastoral Psychology)一篇有關「耗盡」(burnout)的文章,為助人的專業人士(helping professionals),清楚道出耗盡的意義在於三方面的經驗:個人成就感減低(diminished 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感衰竭/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及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不再敏感於別人的感受或困苦。耗盡是不少教牧事奉者的經驗,也是教牧離開事奉職位的兩大主因之一(離職的另一主因是教牧的期望跟會眾的期望有衝突性的差距)。除了離職的實況,耗盡會導至工作滿足感降低、缺勤、士氣低落、工作質素減低,亦會增加轉職意欲。[1]

  西方基督教社群有不少論及教牧健康及成長的著作。香港在這方面的研究及論述曾見於建道神學院在2005年11月出版的《教牧期刊》(第19期),當中收集了多篇以教牧成長為主題的文章。這些文章從不同角度探討教牧的生命成長,當中我看到的共通點、也可說是貫穿「成長」這課題的一些要素,就是生命成長總離不開「愛神、愛人、愛己」這三方面。在該期《教牧期刊》中,董美琴以〈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為題發表了她的見解。此文章頗為精簡,優勝之處在於她分享了如何從自己的經驗、特別是從自己的掙扎體會到「愛神、愛人、愛己」三方面的成長;她說:「若說成長,我倒不如給它一個代命詞:『掙扎』… 信仰的核心是關係—愛神、愛人和愛自己」。[2] 這篇文章實在是她在這三方面掙扎的經驗之談;她對掙扎的總結別具洞見:[3]

用掙扎來描繪生命成長,實屬一種「悲哀主義」。然而,掙扎是一種意識——尋索的意識、反省的意識;是一份誠意——堅持的誠意、踏上的誠意。生命中真是充滿掙扎,因為不論在知識、時間或能力上,我們都極為有限。成長亦然,我相信掙扎的過程中是要擺脫眼前的障礙,這過程更是光明和積極的。我們在掙扎中跨過一個接一個的欄;縱使動作未必完美,甚至把欄拖垮,然而面向標竿直跑,至終還是會到達終點。願在此與大家共勉!

  華人教會以陳浩昌牧師的著作《全人健康的教牧》[4] 為近期較全面的研究成果。陳牧師把他的教牧學博士論文編寫成此書;他研究的的進路和結果是為華人教牧獻議「全人健康成長的自我關顧模式」。就陳牧師所提出的自我關顧模式的五方面,可以列表說明如下:[5]

 

教牧全人健康的五個目標和五重身份

教牧全人健康成長的自我關顧模式獻議

靈性

屬靈的牧者:聖者

靈性更新(spiritual renovation)

身體

體健的牧者:健者

身體調適(physical adjustment)

理智

智慧的牧者:智者

理智培育(intellectual cultivation)

關係

關愛的牧者:仁者

關係建立(relational building)

情感

有情的牧者:憫者

情感和諧(emotional harmonization)

  陳浩昌牧師之著作的好處是提出了很多具體方法和實踐建議,供教牧在「自我照顧」(self-care)上作參考和使用;但不足之處是仍停留於「自我照顧」的好些頗零散的提醒和建議。

  簡言之,以上所提及以教牧成長及全人健康為題的文章及著作,多是有關生命成長的自我意識或醒覺(self-awareness)、並教牧的自我關顧(self-care)。筆者在問,除此之外,有甚麼從他力而來的幫助可有助教牧生命成長及全人健康呢?

  總會牧職部一直在探討如何推動本會之「教牧支援及同行」〔或稱為「師徒關係」(mentoring)〕。過去兩年亦與播道醫院心理評測及輔導中心 (請參看  http://www.evangel.org.hk/allied_counselling.php) 探討如何合作,以鼓勵及資助本會教牧得到優質的轉導服務。今期牧職部的專題,筆者盼望藉此兩項計劃的介紹和有關課題的探討〔感恩當中有播道醫院心理評測及輔導中心莊淑嫩女士及幾位輔導員的分享(見另文)〕,能提高大家的意識,為教牧同工提供合宜的土壤,得著身心靈的關顧和成長。

牧職部「教牧支援同行計劃2020-2021

1.背景:

  在2012年播道會方向小組與牧職部之交流會中,方向小組提及向執委會建議之其中一項重點,是牧養本會牧者。當陸續有年青或牧齡較淺之傳道加入播道會事奉,本會很需要提供合適的平台,讓資深同工成為他們的同行及幫助。當時方向小組建議設立「生命導引」概念,由較資深牧者幫助牧齡較淺之牧者;牧職部可擔當中介角色,提供一些配對(matching)之可能性,讓同工自由參與。牧職部於2016年開始推行「教牧支援同行計劃」,很感激參與此計劃的資深牧者們,百忙中仍委身作「生命導師」(mentor)/「同行者」,關心及支援年青或牧齡較淺的教牧;亦很多謝不少資深牧者一直在牧養教牧同工的工作上有不同程度的參與!

2.教牧支援同行計劃2020-2021:

  今年三月牧職部發信給本會全體教牧同工,介紹「教牧支援同行計劃」並邀請眾教牧參加。此計劃有兩大方向: (1) 與各堂會之堂主任一同交流、學習,如何指導(mentor)各人所屬堂會的教牧同工; (2) 為願意參加此計劃之教牧同工,配對及安排合適之生命導師(mentors)。很鼓勵本會教牧考慮參加此計劃!查詢及報名:請聯絡牧職部部長莫樹堅牧師或總會牧職部同工。

3.屬靈的師徒關係(spiritual mentoring):

  路易士(Rick Lewis)的Mentoring Matters : Building Strong Christian Leaders 是探討有關課題的好開始。此書的一項貢獻是立論前先解釋了一些相關及類似的用詞及觀念,包括:mentoring, coaching, spiritual direction, counseling, pastoral care, friendship, discipleship。這些用詞及觀念涉及不同的過程,但共同點是為受助或受導者帶來真實的加力或賦權(empowerment)。他定義「師徒關係」為:在銳意、使人得力(賦權)、獨特的關係中,基督化的師徒關係為要找到及促進聖靈在徒弟生命中的工作,並幫助徒弟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Lewis defines Christian mentoring as: “Within intentional, empowering, unique relationships, Christian mentoring identifies and promotes the work of God’s Spirit in others’ lives, assisting them to access God’s resources for their growth and strength in spirituality, character and ministry.[6]

  近年流行談及「生命教練」(life coaching),其意義跟「師徒關係」很類似。但「教練」(coaching)多是用於發展某種技能;重點是透過改正不良習慣及增強好的習慣,以致能在某活動或某技能上有好表現(“all for the sake of performing an activity with excellence”)。[7] 「師徒關係」(mentoring)也處理技能(skills),但基本上是關注徒弟的全人—其內心(inner life)、是怎樣的人(who you are)、怎樣與人相處(how you relate)、所作何事(what you do)。[8] 至於屬靈導引(spiritual direction),其使人得力的過程(empowering process)集中於受導者與神的關係,所以跟師徒關係(mentoring)很類似。

  輔導(counselling)的重點則在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盡管師徒關係有時也涉及解決問題,但其過程不是以問題為中心(not problem-centered),而是著眼於神的目的和作為。若要處理的問題仍是糾纏不清,師傅可以鼓勵或轉介徒弟尋求輔導。[9] 牧養關懷(pastoral care)與輔導相類之處,是兩者皆為「問題導向」(problem-driven)。師徒關係則以神的呼召和議程為導向(driven by God’s call and agenda)。若看牧養關懷為牧人在群羊的靈命成長上護佑和養育他們,牧人的角色就好像師傅(或稱為屬靈導師)。縱然是類似,分別是牧養關懷一般是較被動(reactive)〔舉例說,群羊中有人遇到問題或困難,牧人就作出關懷行動〕;而在師徒關係的拖帶過程中,師傅/屬靈導師是主動的(proactive)。

  作主門徒(discipleship)是一生之久跟隨基督的歷程,過程中我們的生命藉著聖靈的大能不斷轉化,在思想、品格及行為上更像基督。[10] 其實,門徒訓練與師徒關係(mentoring)在此目標及結果上是一致的。作主門徒的核心意義在於「跟從主」(可一16-20,二13-14)及「常與主同在—“be with Jesus”」(參可亖14),可說是最基礎的;師徒關係則可看為搭建在此基礎上。也可以說,師徒關係是作主門徒所包含的一個次範疇(subcategory);此觀念在Johnson and Ridley合著的The Elements of Mentoring 提及。[11]

  路易士提醒作教牧及教會領袖,深入及長久的友情有助他們避免墮入各種陷阱。我們都享受友情並從中得到互相守望的助益,但要讓友情發展成屬靈友情(soul friendship)—可稱為「朋輩師徒關係」(peer mentoring relationship),則有賴師徒關係中所須的認知、原則、甚至是大家共守的非正式契約(informal contract)。這樣也突顯了師徒關係中所須的協議(negotiated agreement)—「是嚴格的、聚焦的、銳意的、彼此守望與交代的過程」(“the rigorous, focused, intentional accountability process within mentoring”[12]

  另一本很重要的著作是Randy D. Reese及Robert Loane合著的Deep Mentoring : Guiding Others on Their Leadership Journey。他們認為最好的領袖是深度師徒關係的成果。師徒關係的手段應是學效耶穌拖帶門徒的方法:由淺入深(a deepening way with others),因材施教(a particularizing way with others),欣迎接納(a hospital way with others),忍耐寬容(a patient way with others)。[13] 書中五個「屬靈師徒關係」的動力是很實用的指南。[14] 其實Randy Reese在1999年與Keith Anderson合著的《師徒關係:屬靈路上的拖與帶》[15] 中,早已詳細說明這五個屬靈導引的動力:「開始得好的藝術:吸引力」,「發展信任和親密:關係」,「受教的靈:回應」,「恩典的操練:負責任」,「屬靈導引的目標:加力」。[16]

  以上的探討要回答的問題是,有甚麼從他力而來的幫助可有助教牧生命成長?基督徒的人生當然是「他力的人生」,就是我們承認自己是無力自救的罪人,必須藉基督的救恩而得救贖。「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二8)得救是神所賜的;成聖和靈命成長,也是靠着神在基督耶穌裏、藉聖靈所賜予的恩典和能力(參羅八1-13;加五16-26;彼後一3)!

  為何「師徒關係」(mentoring)對主的門徒和教牧那麼重要、那麼值得努力探討和學習呢?正如上文所提及Rick Lewis給「師徒關係」(mentoring)的定義:「在銳意、使人得力(賦權)、獨特的關係中,基督化的師徒關係為要找到(identifies)及促進(promotes)聖靈在徒弟生命中的工作,並幫助徒弟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17] 所以,屬靈的師徒關係(spiritual mentoring)是幫助人「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就是幫助人與永活神重新結連的旅程。

  筆者在過去二十年的牧會事奉中,深深體會到「屬靈同行」對靈命成長的重要,更是在靈命和事奉上經歷許多掙扎、挫敗、困苦之時,得着鼓勵、安慰、提醒、校正、指引的重要途徑。簡言之,若只是單單獨自在與神相交中得着神的話語的指教和聖靈的啟迪,其實是未曾充份「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我深信,屬靈的師徒關係(spiritual mentoring)是以「屬靈的同行」為重心,是與同路人一起「從神支取在靈性、品格及事奉上成長的資源」;是透過與人(同行者/生命導師/屬靈師傅)結連,並在過程中一同與神結連。這樣,就讓我們得以進深與神結連(真知道祂)及與己結連(面對和認識真正的自己);如此就在靈命上不斷成長(參彼後1:1-11)!

4.個人事奉生命的成長

  我的個人經歷可以印證以上所言。其實我信主後沒有遇上銳意栽培我成長的導師,大部份時間都是自己摸索,追求成長。在全職事奉的歲月,雖然看見不少牧人及神學院老師的美好榜樣,但也沒有太多被屬靈師傅銳意培育的經驗。當意識到靈命和事奉上很需要有屬靈的同行時,自己就向主祈求。感謝神應允禱告,逐步在我生命中預備了同行者及屬靈導師,讓我透過與人更深度的結連,被傾聽、被明白、被接納,得到鼓勵、安慰、提醒、校正和指引。過程中我得以坦誠面對及認識自己,也有生命的突破;更重要的,是經歷在天父的深恩厚愛裏的真自由和釋放,以致更有勇氣和能力繼續走事奉主的道路!最近經驗到一位屬靈導師真誠地聆聽自己過去二十年事奉的掙扎和成敗得失,並在他的引導下回顧過往事奉的幾個歷程,亦將反思聚焦在起初神給我牧養群羊的呼召。是神的恩典,讓我深深體會到天父愛我及關心我這個人的生命成長,遠遠過於自己或別人所看的成敗,得失、榮辱、功過!展望前路,只管聽從主的吩咐:「你跟從我吧!」(約二十一18-19、22) 最後,謹以導師介紹我看的一本書,當中給我的啟迪作結,願與主內同道彼此勉勵和守望。

盧雲指出:「我常常認為相關、受歡迎、有權勢就是有效事奉的要素。事實上,這都不是召命而是試探。耶穌問:『你愛我麼?』耶穌委派我們成為牧羊人,應允我們所過的生活,就是要我們逐漸地伸出雙手,願意被帶到我們不願意去的地方。祂叫我們從關注相關的生活,轉到一個禱告的生活;從受歡迎的程度,轉到共融和相互的牧養職事;從建立在權勢之上的領袖觀,轉到另一種領袖觀,使我們能夠明辨上帝要帶領我們和我們的子民到何處去。」[18]

  盧雲在晚年的生命和事奉體會,始於他從神學院二十多年教授牧養及靈修神學,轉到在方舟群體(L'Arche)~位於多倫多烈治文山的「黎明之家」,與身心障礙者一起生活、服侍他們。他的個人生命歷程及其對新世代領袖的期望,深深觸動我,鼓勵我繼續成長、學習成為合神心意的領袖:「一個伸出雙手和選擇向下爬的生命的領袖、一個祈禱的領袖、一個容易受創的領袖、一個信任人的領袖,是我給大家留下的形象,請你們記得這個形象。當大家展望下一世紀的時候,但願這個形象會使你們的內心充滿盼望、勇氣和信心。」[19]

參考書目

1. 陳浩昌。《全人健康的教牧》。香港:方舟機構,2016。
2. 董美琴。〈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教牧期刊》第19期(2005年11月),頁127-132。
3. 安德遜、利斯著。李興邦譯。《師徒關係:屬靈路上的拖與帶》。香港:基道,2004。
Anderson, Keith R., and Reese, Randy D. Spiritual Mentoring: A Guide for See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99.
4. Frederick, Thomas V., Dunbar, Scott, and Thai, Yvonne, “Burnout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Pastoral Psychology (June 2018), 267-276.
5. Johnson, W. Brad, and Ridley, Charles R. The Elements of Mentoring.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6. Lewis, Rick. Mentoring Matters: Building Strong Christian Leaders, Avoiding Burnout, Reaching the Finishing Line. Grand Rapids, MI: Monarch Books, 2009.
7. Reese, Randy D., and Loane, Robert. Deep Mentoring: Guiding Others on Their Leadership Journey. Downers Grove, IL: IVP Books, 2012.



[1] Frederick, Thomas V., Dunbar, Scott, and Thai, Yvonne, “Burnout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Pastoral Psychology (June 2018), 267-276.
[2] 董美琴:〈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教牧期刊》第19期(2005年11月),頁128。
[3] 董美琴:〈從三種關係看教牧生命成長〉,頁131-132。
[4] 陳浩昌:《全人健康的教牧》(香港:方舟機構,2016)。
[5] 陳浩昌:《全人健康的教牧》,頁95-197。
[6]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Building Strong Christian Leaders, Avoiding Burnout, Reaching the Finishing Line. (Grand Rapids, MI: Monarch Books, 2009), 13.
[7]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19.
[8]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19.
[9]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20.
[10]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20-21. “From a biblical perspective, discipleship is a lifelong process of following Christ in which a person is transformed by the power of his Spirit to be like him in thinking, character and action.”
[11] Johnson, W. Brad, and Ridley, Charles R. The Elements of Mentoring.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12]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21.
[13] Randy D. Reese, and Robert Loane, Deep Mentoring: Guiding Others on Their Leadership Journey (Downers Grove, IL: IVP Books, 2012), 179-187.
[14] Randy D. Reese, and Robert Loane, Deep Mentoring, 190-199.
[15] 安德遜、利斯著。李興邦譯。《師徒關係:屬靈路上的拖與帶》。香港:基道,2004。Anderson, Keith R., and Reese, Randy D. Spiritual Mentoring: A Guide for Seeking and Giving Direction.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1999.
[16] 安德遜、利斯:《師徒關係:屬靈路上的拖與帶》,頁65-222。
[17] Rick Lewis, Mentoring Matters, 13.
[18] 盧雲:《奉耶穌的名—屬靈領導新紀元》(香港:基道,2001),頁69。
[19] 盧雲:《奉耶穌的名—屬靈領導新紀元》,頁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