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堂會青少年事工發展和趨勢

年份: 2020

作者: 播道會活泉堂青少年導師劉梓濠弟兄(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研究主任)

訪問:麥笑萍/蔡穩基
整理:蔡穩基

簡介:
劉梓濠2011年應譚漢陽牧師邀請任功課輔導班(小五)數學導師,2013年任初中團的青少年導師,2014-2017年曾任活泉堂執事。教新事奉則從2013年10月起至今,參與2014和2019年的普查研究。


記:根據教新普查,香港教會目前的青少年事工狀況如何?
劉:2019年普查發現,過去五年青少年崇拜總堂次有百多堂上升,但堂次參與人數則是下跌。下跌的幅度明顯,由2014年17,121人下跌至14,295人,平均計算每一堂青崇的出席人數,五年的跌幅竟高達35.9%,主日青少年崇拜人數更「插水式」下跌近47%,顯示堂會青少年事工的不濟。從曾有教牧進修青少年事工的堂會比率觀察,堂會願意努力牧養青少年,只是努力和實際有落差,效果強差人意,青少年事工讓人感覺在堂會「做不起」。

普查顯示堂校的數目增加,亦從政府資料推算出堂會初中生佔全港初中生6.8%;高中生佔全港高中生6.4%;大專生則佔全港大專生3.3%。數據顯示堂會的中學生事工不俗,卻嚴重流失大專生信徒(從高中到大專人數跌近一半,由6.4%跌至3.3%)。

記:你認為普查的崇拜人數「插水式」下跌是何種因素導致?
劉:在中學時期,若堂會沒有預備他們面對大專生常遇到的問題,包括質疑聖經的由來、談論同性戀、政治等議題。當青少年從中學走進大專這個領域後,心中出現一個疑問,為甚麼以前在堂會沒有探討這些議題?而雨傘運動則成為一個引爆點,當大專青少年開始關注社會議題,教會卻選擇避而不談,甚至不作回應。堂會斷絕對外表達立場的同時,也斷了吸納在外青少年進入教會的機會,變得只維持原有青少年的參與,加上,青少年與堂會在政治立場產生分歧,讓青少年選擇離開堂會,引致青少年崇拜人數「插水式」下跌。

記:按你牧養的經驗,你認為現今的青少年有甚麼特徵?
劉:牧養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在思考和學習能力十分好,卻容易對自我的想法產生懷疑,自我的形象也不高。同時,他們不滿足於純粹安撫個人感受的牧養,需要堂會提供相關議題的反思和聖經的回應。加上,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他們這一代不滿足真理的理論層面,需要切身感受到福音對他們實質的意義。

記:青少年導師的你是如何牧養他們?
劉:我在活泉堂青少年事奉以牧養信二代為主。常常想像青少年升讀大專後會因各種情況而流失,內心持續的不安催逼我推動預防事工,防範大專生出現斷層的問題。在個別對談時緊記讓他們表達自己的疑惑,在一些討論社會議題的專題週會後,再個別聯絡作合適的補充說明。個人也學習用宣教的眼光,面對青少年的需要。此外,多聆聽青少年的想法,嘗試找出他們在邏輯正確之處,給予肯定,創造一個接納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大家在分歧下達致彼此有效溝通的效果。

記:你對現今教會青少年事工有何建議?
劉:堂會不能沿用固有模式,應以宣教視野和方式回應青少年事工,一方面嘗試融入青少年文化,另一方面要活出個人對信仰的盼望,從而吸引年青人對信仰產生好奇並發問。同時,堂會在中學時期向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培育,讓他們從中學踏進大專後,有獨自面對來自大專文化衝擊的能力。此外,堂會在姿態上要摒棄權威式的教導,開放平等對話的空間,讓青少年發表個人的意見,促進彼此的交流。(註1)

記:你有沒有一些話向眾教會及播道人說的呢?
劉:個人覺得播道會對重大議題,採取謹慎的態度應對,予人(尤其青少年)一種滯後的感覺。建議宗派內緊密連繫溝通,在重大議題上不論最終有否相關指引,探討的期間也不時給予堂會知悉。個人最欣賞播道會視聖經為信仰重要核心,惟有抓緊聖經真理的教導,才可讓會眾正確地跟隨神的教導。

記:作為教新的調查員,你有否一些深刻的領悟希望讓堂會知悉?
劉:教新調查堂會過去舉辦的培育課程和未來需要,發現堂會事工一直沿用慣性的做法和模式大於回應自身的實際需要,這是值得大家知悉和注意的。

(註1)播道會各肢體若對青少年事工的現況想有更整全的理解,可參劉梓濠弟兄在教新發表「本週評論:影響青少年崇拜的社會與堂會因素」文章 https://www.hkchurch.org/single-post/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