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的香港,是顛沛離亂的年代,內地政權易手,各界人士移居香港,播道宗派的幾間堂會也在這裏立足。
播道宗派在香港的發展,可以概括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50至80年代,或可稱為「重新起步」的階段。這時期有美國差會的幫助,福音及社會關懷事工得以漸漸開展。
第二階段是從80年代至今,可以稱為「成熟自立」的階段。在這三十多年裏,播道會的事工迅速發展。堂會數目增加至六十,會眾人數近三萬,宗派的領導完全本土化。上世紀訂立的典章憲制也已漸漸不能滿足宗派發展的需要。
第三階段是從現今開始,或可稱為「變化更新」的階段。過去幾年,香港經歷了巨大變動,包括社會事件、政治轉型、新冠疫情及漸趨嚴格的金融監管等。基督教會本身的情況也不斷改變,包括信二代的流失、關係撕裂、移民浪潮、網上牧養及微型教會的興起。這些變化一方面為教會帶來挑戰,同時也提供發展的機會。
播道會總會有見及此,成立了「公司註冊小組」及其下之「憲制檢討小組」,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稅務及銀行條例的要求,同時也協助眾堂會更有效地運作。憲制檢討小組聚焦下列三個目標:
1.推動本會各堂會及機構認識自行註冊的需要,並提供獨立註冊所需的協助。堂會成功註冊後,能更獨立地運作和發展,增加靈活度,也減低了受牽連的風險;
2.修改典章以切合時代的需要。隨著堂會和機構的獨立註冊,播道宗派的憲章也必須作適當的修改。這修改過程也為我們提供反思和革新的機會;
3.強化堂會及機構的凝聚和互助。獨立公司註冊帶來一個風險,就是眾堂會容易只聚焦自身的利益,忽略其他堂會的需要。什麼力量能驅使我們凝聚和互助呢?要回答這問題,我們需了解宗派形成的原因,就是「福音遠象的導向」。個別教會察覺到在佈道差傳上,攜手合作比單獨奮鬥更有效,於是成立了宗派。憲制檢討小組的期盼,是與眾堂會和機構分享這遠象,好讓我們在未來的年日仍能藉著不同的聚會和事工,彼此相交,攜手合作,共同抵擋風雨,廣傳福音。
上述三個目標若能達成,對播道宗派的長遠發展將有莫大裨益。
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雙城記》,以這段話開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這段話似乎也適用於描寫香港的情況。香港的變幻前景,雖然包含風險,但也帶來機遇。讓我們以樂觀和敬虔的心,互助互愛,為播道宗派守望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