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拉
「他拉帶着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以及他的媳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一同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創十一31a)
他拉可能是聖經提及第一個移民的人。他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帶領家族移民去迦南地。離開吾珥的原因,可能是「尋找安樂窩」,因為吾珥在主前1950年被以攔人毀滅,從此失去繁華,戰亂不安;也可能是「離開傷心地」,因為兒子哈蘭死在吾珥;亦可能是「老來從子」,跟隨兒子亞伯蘭回應耶和華的呼召往迦南地。這些離開的原因無可厚非,可惜他拉卻未能到達迦南。長途跋涉的旅程,可能令他拉病倒,要在哈蘭養病,最後死在哈蘭。而亞伯蘭可能放不低父親,就放低了神的召命,沒有前往迦南,而停在哈蘭。
2. 亞伯拉罕
在哈蘭神再次呼召亞伯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創十二1-3)
神呼召亞伯蘭「離開安舒區」,離開本地(指國家),本族(指成長故鄉)和父家(指原生家庭)。離開安舒區之目的是要成為別人的祝福。於是亞伯蘭在人生下半場(75歲),帶着神的召命重新出發往迦南地。亞伯蘭只知道要去迦南(約旦河西地區),卻不知道要在哪裏落腳,故到了迦南地就築壇公開敬拜神,每步求問神。
3. 羅得
「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十三10-13)
羅得「舉目觀看」,意思是睜大眼晴四處張望,尋他理想的樂土。羅得選擇了約旦河的全平原,並住在所多瑪。聖經強調「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所多瑪在人看來是「世外桃園」,在神看來卻是「罪惡之城」。羅得被所多外表的豐盛吸引,卻忽視神的角度及其中居民的品格。
4. 摩西
「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着,卻沒有燒毀。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三2,10)
摩西曾經衝動打死一個埃及人而逃難。為了逃避法老追殺,他從王宮逃往曠野,在米甸曠野生活了四十年學習牧羊,並娶妻生兒養女;神藉這四十年磨練摩西的性格及裝備他在曠野生活的技能。當他八十歲,神就呼召他離開安逸的曠野,返回埃及面對當年所逃避的法老,並接受艱巨的挑戰,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完成神的召命,帶領以色列人去到迦南的邊界,但他自己卻因在加低斯擊盤石出水而未能進入迦南地。摩西也順服神止步!
5. 大衛
「大衛住在曠野的山寨裏,常在西弗曠野的山地。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裏。」(撒上二十三14)。「掃羅在山這邊走,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在山那邊走。大衛急忙躲避掃羅;因為掃羅和跟隨他的人,四面圍住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要拿獲他們。」(撒上二十三26)
大衛大約15歲被膏立,30歲登基作王(撒下五4),其間約有6-10年被掃羅追殺;但大衛卻選擇留守,智勇地在掃羅管轄的地方躲避掃羅,共逃往十多處,露宿在曠野、山區、樹林、野嶺之間,居無定所。但在逃難年間,大衛加倍地依靠神,鍛鍊了他的靈命和信心,在這段時間作了多首詩篇。此外,大衛沒有忘記照顧家人(將父母交託姻親照顧),也拯救了基伊拉的居民,甚至兩次不害掃羅。當然大衛也有心累,無力感重的時候,他就假意投奔非利士人,尋求政治庇護,靜候回猶大地的時機。
6. 耶利米
對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人,耶利米寫信勉勵他們在巴比倫落地生根,為那城求平安,為主作見證!
信上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對一切被擄去的如此說: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裏生養眾多,不致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着得平安。(耶二十九4-7)
對倖存在猶大的百姓,耶利米選擇留守在他們中間。倖存者要求耶利米禱告求問神去或留。當神清楚指示他們要留在猶大接受巴比倫派來官員的官治(即接受神的懲罰),不要逃避巴比倫下埃及,他們卻不聽從。他們堅決要逃避巴比倫王的手,並執意要下埃及避難。他們求問神,只為得着期望的答覆,並非為了聽從神!但神仍派耶利米跟他們下埃及,繼續傳道,警告他們不要事奉偶像,預告巴比倫王必攻擊埃及。若不聽從神,無論逃到哪裏,你所懼怕的仍會追上你!
7. 尼希米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尼一3-4)
尼希米出生在被擄之地,後來在波斯國王宮中做酒政。他好可能從未踏足迦南地,但他沒有忘記自己是猶太人神子民的身份。當時聖殿雖然建好了,但耶路撒冷的城牆卻仍然被拆毀,城門荒廢,多年沒有防守保護的城牆,仍處在危險中。尼希米聽到這個消息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禱:為祖國和國民所犯的罪,認罪悔改,然後問我可以做甚麼?於是神就感動他離開王宮的安舒區,回到荒涼的猶大地,參與艱辛的重建城牆工作,要面對敵人的阻撓和恐嚇,連人身安全也受威脅。
8. 執事腓利及門徒
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馬利亞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腓利下撒馬利亞城去,宣講基督(徒八1-5)。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徒八26-27)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徒八40)
雖然逼迫令門徒四散,但他們卻沒有信心搖動,反而更熱心傳福音,隨走隨傳道!
9. 使徒雅各,彼得及耶穌兄弟雅各
使徒在大逼迫中選擇留守耶路撒冷教會,穩住教會和信徒的心。他們守住了福音信仰的純正,並支援海外宣教。留守的使徒各有不同的職份和際遇,雅各是第一個殉道的使徒;彼得則突破性地進入外邦人哥尼流的家中傳福音,親自為他們施洗,然後聖靈降臨在外邦人身上;耶穌兄弟雅各更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也是後來耶路撒冷會議的主持人,亦是新約雅各書的作者,寫信勉勵散居在迦南地的猶太基督徒。
10. 使徒保羅
保羅三次越洋過海旅行佈道,將福音傳至希臘和羅馬(當時人眼中的地極)。
考慮去留的十個提防 (Don’t)
1. 只為安樂窩 |
考慮去留的十個要訣 (Do)
1. 每步求問神 |
(本文為筆者在堂會「探討去或留講座」中的撮要,初步探討聖經人物在去或留的掙扎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