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香港湧現移民潮,教會也不免於這樣的洪流。我的堂會是一所成人崇拜二百多人的小堂會。在這幾年裏有十幾個家庭移居海外,還有幾個家庭正在計劃在未來一年離開。移民潮主要影響堂會中的夫婦團契,其他如兒童主日學、青年團契,甚至長者團契都牽涉在內。
引起考慮移民的成因,按我們的情況而言,主要與香港的政治環境和孩子的教育有關;也有少部份是家人團聚。移民除了涉及技術性問題(目的地、條件、手續、家庭的安排等),我認為當中如何取捨抉擇其實與我們的信仰有直接關係。故此,堂會在牧養教導上也有作出一些安排,如信息教導和個別牧養。早些時候又安排了特別聚會「升學移民講座」,主要針對一些正在考慮或正在計劃移民的弟兄姊妹。在此我想介紹一些聚會的內容安排及背後的信念:
(1) 做決定前要知彼知己:由於教會有一位弟兄的工作是幫人辦升學移民,我邀請了他在聚會中介紹一些熱門目的地的升學移民資訊。當然,考慮或計劃中的人已經在外面接收了很多資訊。不過作為一個賣點,這仍是有吸引力的。我們希望弟兄姊妹在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前,要知彼知己,先好好掌握基本資訊,更要好好思想自己的真正需要。切勿跟風,衝動行事。
(2)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移民這麼大的決定,可以多聽聽前人的經驗。我們教會有好些弟兄姊妹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歷移民潮,後來回流返港。我邀請他們在聚會中分享自己親身的移民經歷,包括其中的各種困難和感受。他們都不約而同提到教會生活的重要性。適逢電視台有一個新聞節目是追訪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移民的家庭,看看他們現在的情況。我們在聚會中播放這節目片段,其中有喜亦有悲:有當年的年青人在港成績不佳,到外國最終完成學位,有不錯的發展。也有所謂「太空人」家庭,丈夫返港工作,妻子和孩子留在異地,最終離婚收場。這正好是另類的「見證」。
(3) 最後我有幾點聖經信仰價值的總結:
A.主的心意和使命:當覺得生存環境轉差,人會萌生離開此地的念頭,這大概是生物的本能。不過作為基督徒,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時,我們可以不只是本能反應,可否先擺上禱告,尋求神在我們家庭裏的心意?或去或留,是否看到神給我們的使命?我引用了《使徒行傳》第八章,初期教會面對司提反被害的事件。的確,門徒因此事四散。但是驚魂稍定,他們沒有忘記主的使命。離去的、留低的,都不只是思想生存的問題,而是問:今天我在此地,主有甚麼差遣?有姊妹抵達彼邦,發現有很多比她遲到步的移民家庭。她想關心他們,與他們傳福音,卻發現自己沒有準備福音工具或單張,故與我聯絡。是的,移民要準備的都準備好了。主的使命,又有沒有任何準備?
B.價值優次:眼見一些移民的安排,是令我擔心的——其中莫過如夫妻二人要長時間分開。很多時這樣的安排是與工作和金錢有關。即使最後夫妻關係表面上沒有改變,父或母在孩子生命中有一段長時間的缺席,實非最好的選擇。聖經看重人和關係的價值過於其他。對於孩子和家庭而言,一本外國護照、一個外國學位、一個豐裕的物質生活,真的比得上自己爸爸媽媽有一個親密的夫妻關係嗎?
C.團契同行:我鼓勵考慮移民的弟兄姊妹早些與牧者和其他相熟團友分享這想法,一起禱告同行。千萬不要等到最後要走,甚至走了,才與弟兄姊妹透露。這對一段關係有很大的傷害。早些分享可以讓大家可以一起禱告,在整個過程中同行。當去到異地時,一方面要盡快投入當地教會(最好去之前已經物色適合的教會),開始新的教會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善用通訊或網上科技,與一些弟兄姊妹約定在一個時期內定期溝通代禱,在未能投入地方教會前,好作支援。我自己現時仍與六個已經移民海外的家庭一個月一次Zoom團契代禱。
以上實為拋磚引玉。作為牧者,最希望見到的是,當風急浪高之時,主導了我們的思想和決定的,不是環境,而是信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