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播道會傳承之藍圖

年份: 2011

作者: 楊詠嫦

屬靈生命的傳承,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堂會如是,宗派也如是。

摩西提醒百姓傳承的重要性:「這是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好叫你和你子子孫孫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神...。」(申六1-2)保羅亦是這樣對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保羅將傳福音使命交託給提摩太,也提醒提摩太要物色接班人承接事奉的棒。屬靈產業若不能傳於後代,便會淪落至士師記所形容的可悲景況:「耶和華的僕人...約書亞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那世代的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後來有別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士二8-11)

 播道會一直都關心傳承問題,於2008年慶祝120周年時,主題正是「回顧感恩、傳承使命」。執委會於2010年9月成立播道會方向小組,組員包括簡悅明先生、郭袁柏齡女士、林偉俊牧師、林卓雄牧師、黃華舜先生及本人,思想播道會未來方向。小組的獻議其後於執委會會議中討論,執委會成員達到一致共識,盼望播道會總會及堂會在未來的年日,朝以下三個大方向發展,致力提升整個宗派的屬靈生命力:

1. 牧養堂會牧者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所作的「2009香港教會普查」報告中指出,全香港的事奉人員,特別是傳道人,正進入中年化及老年化階段,現時報讀神學院的學生大多為30歲以上。播道會大部分同工年資為2至6年,這是相當年青的事奉年齡,執委會十分關心這群事奉經驗較為年青的牧者,他們需要栽培。堂會聘請堂主任慣常從教會以外覓合適人選,但是教會其實可以多考慮栽培年青牧者接棒。執委會考慮加強牧養較年青牧者,幫助他們在堂會事奉的適應,減少流失及轉職,讓他們能從年資較淺的牧者成長至成熟的牧者。

2. 提升宗派屬靈生命力
執委會鼓勵眾堂會致力提升屬靈生命力,注重禱告、敬拜主、讀聖經、行道、傳福音等;目標並不是增加更多事工,而是切實希望每一個信徒都成為具生命力的耶穌門徒。執委會盼望牧者不被時代走勢或潮流牽著鼻子走,而是在聖經真理基礎上建立信徒對真理的持守、對福音的熱誠、對人的關注及對社區的承擔。

3. 培育青少年領袖
相對於香港整體的教會,播道會15-24歲青少年信徒及領袖比例為最少,播道會早期的少聯會,栽培了不少現時的堂會牧者,為何青少年工作卻是現時播道會較弱的一環呢?我們需要考慮栽培青少年信徒,並栽培他們成為領袖服事神。青少年需要接受挑戰,成為事奉者並帶領其他少年人的年青領袖。

至於如何推行這三個重點,仍需大家集思廣益;陸續發表的「播道會傳承系列文章」,不過是拋磚引玉,目的是引發堂會的關注及思考。感恩的是播道會同工每星期有一次同工祈禱會,這個同工會需要凝聚更大的禱告能力,盼望同工透過禱告生命得以連結,支取從上而來的能力。

另一方面,執委會考慮以「生命導引」(mentoring)的牧養模式推行以上方向,這模式部份參考播道神學院的畢業生關顧計劃。播道神學院過去數年招募了十多位資深教牧,以一對一模式擔任生命師傅的角色,陪伴初出道教牧經歷適應的歲月,分享事奉技巧及透過生命的牧養,幫助他們與教會長執磨合,提供一些較闊的事奉角度及給予支援,減低新入職牧者因經不起事奉困難而很快辭職的情況。播道會不乏資深牧者,他們可以和較年青之牧者配對起來,與後者同行生命路,探討在事奉上之艱難,並栽培他們成長。這不單能使受助者得到幫助,更使師傅或導師者透過接觸另一個生命,作自我的生命反思,彼此互動,一起成長。執委會考慮由授職部(將改稱為牧職部)開始推動。這模式可延伸至執事、教會領袖,及其他事奉層面如主日學老師、團契導師、組長。在信徒層面,後現代青少年人尤其需要關係的建立,若他們能在教會找到「生命導師」,便可獲得更具深度的牧養。而家長及一些提早退休的肢體,得到適當的培訓之後便可以成為青少年的生命導師。稍後的傳承系列文章,會有牧者分享如何有計劃地拔提同工成為能接棒的堂主任。歡迎各堂會教牧、領袖提供意見,共同切磋如何能切實地以生命影響下一代生命。

播道會宗派的前途,有賴眾播道堂會、牧者、執事及信徒同心努力,靠著主的恩典,承傳先賢的屬靈產業,以致播道會在未來的歲月,能夠繼續為主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