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播道會的危與機─教會普查的提示

年份: 2011

作者: 王安洋

參照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研究部於2011年11月所發表之《2009香港教會普查: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報告》,得知播道會的得救和崇拜聚會人數較五年前有美好的增長1,我們實在要為此感謝神。不過,報告也指出播道會整體會眾年齡有持續上移(中年及老化)的趨勢,當中以25-44歲的會眾為多,高於全港同齡的會眾比率及人口比率;而65歲以上的會眾也持續上升;相對地,其他年齡組別的會眾比率,則較五年前減少,特別15歲以下和15-24歲的會眾比率均低於全港同齡的會眾比率及人口比率,可見播道會正面對會眾中年及老化的問題,而培育年輕會眾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2。此外,青成年會眾參加主日學和祈禱會的人數,以及全時間進修神學的人數皆下降3。另一方面,整體同工人手仍有欠缺,加上不少資深牧者將屆退休之齡4,而年資10年以上的現職教牧只有14.6% 5,可見不少堂會和單位正面對青黃不接的危機。我們應如何作好準備讓下一代承接,又應如何挽留與培育同工於職事上能成長,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報告指出播道堂會較少實踐學校佈道6,而目前和未來最大的挑戰是青少年事工,因只有1,366人參加青少年崇拜,15-24歲會眾佔1,573人,而15歲以下接受主日學及聖經教導共1,929人,這些數字佔會眾人數26,661人(崇拜26,321人)不足8%7。再且,報告歸納播道會整體堂會的發展主要面對以下的困難8


a. 信徒方面--事奉人手不足和不委身、缺乏領袖或領袖承擔不足;
b. 資源方面--地方不足、同工人手不足或變動;
c. 事工方面--領袖事奉人員的培訓;年齡斷層、主日學及聖經教導有放緩與倒退,這與會眾年齡斷層以中年居多有關。

因此,播道會須更多禱告和盡快投放更多的資源去正視和回應以上的現象和問題,其中我們更須培育青少年領袖,以減少青少年出走信仰,更幫助青少年得著適切的培育裝備和更大的發展空間。若不及早正視與謀策,播道會長遠的發展將面對「斷層」的危機!

迎向這些挑戰,筆者嘗試從培育青少年領袖的「Change、Chain 、Train」跟大家互勉。

Change

青少年是教會及社會的明天,然而全球的教會皆面對青少年牧養乏力和缺人的危機,最明顯的指標是教會內青少年人數不多或銳降。在此現象背後,教會必須適切的「變」,以作回應。教會一方面要對聖經真理及基督福音持守到底,堅定不移,另一方面也要進入青少年的文化處境和生活場景,明白他門的價值觀、世界觀、憂慮、期望、憤怒和夢想,與他們溝通、結連、同行,特別是今天的青少年面對家庭制度物質功能化、教育制度評估商業化、社工制度資源項目化、教會制度事工形式化、人際互動自我網絡化等,教會更要回應他們生命成長及文化更新的需求,不單在前線與他們建立關係,更要在教會群體中牧養他們。既然青少年牧養事工要變,那麼,新一代青少年牧者及領袖的培育亦不得不變。

現今教會不是沒有做青少年事工的機會,會友子弟近在眼前,他們有同學和朋輩,缺的是青少年領袖。今天教會需要一批委身、裝備好的牧者傳道和領袖,成為團隊,願意在青少年身上,花五至十年的工夫,陪伴他們成長。不過,青少年工作比成人工作艱難,需用更多時間和心血,因此,教會的模式和運作也須作出合宜的調較,而老一輩的牧者和教會領袖也要信任和支持,以致令青少年的事工事半功倍。

播道會會眾的組合以中年人士佔大多數,雖然他們也是福音的對象和教會運作生存的要素--人手及財力的來源,但教會不應只將注意力放在成人身上,也要放在青少年身上(包括成年會眾的下一代),同時亦要更多關注兒童事工的承接,特別幫助升中的一群能順利過渡青少年階段。做青少年工作最重要的是以生命影響生命,故教會也要加強教導作父母的要為下一代立好榜樣,不要只停留在「託兒」的互動中。要能由青少年中找出培育青少年的領袖,教會就要更看重青少年的培育工作,更需付上代價、心力、人力、才力和財力!

Chain

傳統上,中國人十分重視傳宗接代,一個家庭能有四代同堂,實為極大的福氣,因這正表彰出一代與一代的結連,且繼續承傳下去。根據聖經的教導和從屬靈的角度看,教會的代代相傳也是十分重要的,教會中也需四代同堂的福氣。但究竟如何連結承傳,一代傳一代呢?

牧養事工是長線的事奉,故牧養青少年是「亦父、亦師、亦友」地與青少年同行,關係確實是長線培養的。教會逼切需要深化青少年牧養事工,並需要專責教牧同工承擔培育青少年導師及生命導師的職責,青少年的牧養工作才能有根有基、薪火相傳。我們要同心祈求及尋找那些從神領受召命、願意長期委身服事青少年的青少年領袖。

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20節及提摩太後書二章2節,我們理應要作個門徒門徒門徒的門徒,即作個能門徒(動詞)另一主的門徒(名詞)去門徒(動詞)別人的門徒(名詞),這觀念對於實踐佈道、栽培及門徒訓練的課題甚為重要。因此,教會應培育更多如此的青少年生命師傅,牧養、教導和扶植他們的徒弟成為別人的師傅,持續地為主建立生命,以串連起教會內每一個年齡階層,不然的話,主大使命的實踐、教會兒童和伉儷事工的承接和推動等將受一定的虧損。

Train

現代青少年面對的危機包括色情網站、濫交縱慾、崇拜偶像、沉迷賭博、患憂鬱症、潮流文化物質的追逐、濫藥及吸食毒物等9,要幫助青少年能面對以上的危機,青少年牧者及工作者也需要適切的裝備。

首先,我們須確認青少年領袖的召命,再從聖經建立青少年牧養的基礎,裝備他們的生命,不單強調聖經及神學基本核心課程的培訓,也幫助他們了解青少年成長的歷程與危機。此外,我們也要教導他們效法主耶穌,尋找圈內圈外的羊,他們牧養的對象不應局限於堂會內的青少年,應當走出堂會四壁,尋找及關顧那些在社會中,尚未認識基督的青少年。校園與職場是最重要的青少年牧養場地,我們須幫助青少年在校園及職場建立一個既有生命交流,亦有生活見證的群體。此外,香港社會貧窮懸殊,活在貧困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人數超過二十萬人,我們也須動員教會內的成年人步入社會,關懷及牧養這些成長中的少年人。

主耶穌「大使命」的託付不單是傳福音,亦是門徒培育;讓青少年成為基督門徒、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門徒訓練(簡稱門訓)就是建立一種師徒傳授的關係,透過示範和模仿,完成教和學的過程。門訓是一個有計劃、有系統、有內容的訓練過程。門訓的重點不是講授,而是必須在教導之外加上實習,讓學員在特別安排的訓練中學以致用。門訓不能「課程化」,每個青少年都有獨特的智能、個性、及恩賜,他們需要得到「生命導師」亦師亦友的同行、身教和指引,讓他們明白如何委身跟隨基督,長成基督的身量及活出基督的生命。後現代文化中成長的一代的學習並非單靠閱讀及思考,他們喜愛視覺的媒體、感官的領受及親身的體驗。因此「歷奇活動」(Adventure Based Activities)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模式,這也有助於屬靈素質的塑造、人際關係的學習、隊工的建立及群體生活的體驗。青少年領袖要學會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模式,將一些重要的屬靈素質逐步地培育青少年。門徒的培育也是從家庭開始,家長要分擔重任,不能單倚賴教會的牧者和導師,青少年領袖應鼓勵及培育為人父母的成為子女的生命導師。此外,這一代既是"me-generation",又渴求成為"we-generation","Facebook"現象正好說明這一代渴求建立關係。青少年的牧養一定包括建立他們的家庭關係,他們的原生家庭及他們將會組織的核心家庭都是重要的生活群體。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青少年要學習在教會這個大家庭中,經歷跨代的多元文化基督群體生活,即敬拜、相交、生命培育、肢體配搭,集體的見證及服事。青少年不能脫離基督的身體,生命的成長與教會生活不容分割。

這一代的青少年立足香港、背靠中國、面向世界,他們承擔的使命亦是從本地延伸到全球的。要學習牧養青少年,不能單在不同模式的堂會中實習,更要進入青少年的文化現場(包括數碼平台),親身體驗及接受督導。還有一些重要的實習場所--進入國內及海外的宣教體驗、服事及接受督導,都是青少年領袖接受裝備的重要環節。

結語
今天的青少年對家庭的重建、文化的更新、環境的保護都要承擔重任。教會的青少年牧養必須以聖經為根基,讓新一代能夠帶著真理進入生活,將信仰與生活結合,並參與神的使命,以能帶給全球家庭、社會、文化、環境正面的影響,神的主權不單彰顯在教會之內,也要顯露在一切受造之物,因祂也是萬有的主(弗一19-23)。我們被邀與神同工,在地上彰顯神的國度,並且儆醒預備主的再來(太二十四及二十五章)。願意我們在牧養青少年的過程中,有更多裝備整全又委身的青少年領袖加入團隊,一起同心同行。

註:
1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研究部,《2009香港教會普查: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報告》,頁8-9。
2同上,頁10。
3同上,頁13、15及23。
4同上,頁14。
5同上,頁23。
6同上,頁19。
7同上,頁23。
8同上,頁22。
9莫世淳,「現代青少年的試探危機」,《中信》591第五十卷第七期,頁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