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粵語流行曲「最佳損友」,描繪人對友情的期盼和渴求。過去的親密戰友,今日成為陌路人,是無奈,亦帶傷感。
「仕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道盡友情的可貴。中國人重視氣節情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些豪情壯語,直接表達男性世界中的真實感情。《聖經》中「朋友」這個字,字根源於phileo,跟「愛」是一家人,說明了朋友之道的基本特質。
為友捨個人喜惡
人為朋友捨命,沒有比這愛更大的!耶穌亦肯定朋友之間的情誼,而祂亦有親密朋友。為朋友捨命,在今天可能比較困難,困難在於機會不多,你可曾有機會為朋友捨命呢?我們今天要捨的不是命,而是個人的喜惡。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讓彼此在生命成長中互相肯定、學習,甚至帶來生命的傳承。這也是過去「門徒訓練」的精神。近年更用上生命師傅(Mentor)的觀念,強調朋友之間的生命關係,師徒間彼此的建立、傳承和學習。教會肢體們能否發展這種朋友(生命師傅)的關係呢?教會中的肢體們,每主日在教會遇上朋友,可會期望有生命師父的出現?誰是你的生命師傅?你又是誰的師傅?
功能性肢體關係
在現實世界中,人容易有比較、爭競,往往有心病後便慣於築牆,破壞關係多於建立關係,更遑論建立生命的師徒關係。而教會亦慣以活動推動牧養群眾,弟兄姊妹之間有的是事奉上、功能上的關係,很少發展生命的關係。這又怎可以建立生命的互信、坦誠守望的關係呢?
面對以上的困難,我渴望在自己未來的牧養歲月裡,能針對以上所言,對生命師傅關係的建立上有所貢獻,說真的,我也需要朋友!你願意在教會中多出現「保羅與提摩太」式的生命師徒關係嗎?你渴望自己及自己的兒女擁有生命師傅或成為別人的師傅嗎?
(本文出自作者著作《脫穎而出----真我重尋》,將於9月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