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喜樂

年份: 2013

作者: 許亞光

    第一次真實感受到喜樂,是小學一年級的戶外旅行,生果食物全都準備就緒,在出發前的一晚,徹夜難眠,腦海中老是想像着明天旅行中的情景,輾轉反側,心中充滿着期盼,感覺是絕對的美和善,我開始明白:原來喜樂這東西,並不是一定要實質的擁有和看見,而是在心中和腦間的一個念頭。


      第一次深刻體會喜樂,是中學同學的生日會,一大群同學在卡拉OK引吭高歌,豪情蓋天,情緒激盪,大家談天說地,論及過去,展視未來,大有鷹擊長空之志,巨鯨吞海之勢,心中何等喜樂激情。回到家中,看見窗夜色,寂寞陰深,赫然感到莫名的空虛寂寞,湧自心底,漫徹身心,而剛剛喜樂歡騰之氣氛,已石沉深海,盪然無存。忽爾明白:喜樂瞬間即逝,來怱怱,去速速,隨着氣氛環境而浮游不定。


      唯一一次的婚禮,二口子忙着籌措,太太要燙頭弄裝,自己負責在新居打掃,跪在地上清潔了一整個下午,直感雙膝酸痛,苦不堪言。與太太約定6時晚飯,唯到了七時仍然芳踪杳然,心裏自然抱怨,要待她回來後一顯顏色,大大發揮丈夫是頭的屬靈教導。頃間門已打開,伊人在眼前,只聽到她口中第一句:噢!親愛的,你真捧!把家弄得這麼潔淨明亮,多謝你!我心中的怒火突然完全消失,一切的怨憤像電光中逝去,心中有一份喜悅泛起,口中自自然然的回答:沒甚麼,挺容易的,不礙事之類,就埋首繼續擦地板了,一直擦着擦着,也記不起時間,大概晚上11時,膝蓋還是痛痛的,但心中充滿喜樂!原來在痛苦中也可以喜樂,視乎所為何事,也要看看對象是誰。


    古語有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原來慮和憂是中國人的基因,我們都活在憂患意識極重的族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道明中國人先憂後樂的本性,凡事要從壞處着手思想,杜患於微,到了聚存更多資源、土地、財富,然後才可以安享快樂。這跟非洲人的想法很不同,他們樂知天命,及時利樂,在資源匱乏的時候,他們還是可以笑面迎人,跳舞唱歌。這就文化,是民族特質。


那基督徒的喜樂特質又怎樣?


    華人教會除了承受中國人傳統的儒家憂國怏民的氣質,她也演活了基督徒要無佳形美容,化裝口紅免奉,衣履樸實無華,行為擧止要端莊,說話要一語中的,不要浪費別人寶貴時間;動作要規行舉步,嚴禁嘩眾取寵,笑話幽默,運動強身,還是適可而止,畢竟,還有很多會議要開,有很多正經事要辦。所以教會也容易被人冠以死氣沉沉,納悶不堪的地方,喜樂指數,不言而喻。

 

 

「你就要以全能者為喜樂,向神仰起臉來。」(伯二十二26)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

    我們喜樂的原因不是我們能夠擁有很多東西,也不是我們有足夠力量便別人和自己快樂滿足。我們的喜樂乃因單單以神為樂,有祂的同在及導引,已經讓我們有滿足的喜樂。小時候團年過節,總是樂也融融,吃的玩的也非常簡單,但卻喜樂滿心,歷久常新。人大了,去的地方多了,見聞廣博了,吃盡山珍海山錯,生活圈子豐富,漸漸與家人遠離,自以為得着喜樂。人老了,鉛華洗盡,驀然回首,才驚覺生命的美善喜樂,不是人頭湧湧,大排筵席;而是生命至親,知己良朋,彼此真誠以待,可以講出肺腑之言,分享生命的大徹大悟。神是我們的創造主,是我們生命的根源,唯有在祂的裏面,我們才可找到十全的滿足;唯有在祂的同在和引導下,我們才感到完全的喜樂和平安。

好像浪子故事,迷途往返,鳥倦知還。


    聖經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喜樂是生命的良藥,能解開心中的鬱結,帶出生命極積正面的力量。喜樂不單造就自己的生命,也祝福我們家庭和朋友。今日的世界,機關算盡,唯利是圖,擁有的東西多了,卻換不到不能失去的喜樂。

「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十六22)

       憂愁可以變為喜樂,長臉可以變為圓。在困難的環境,我們仍然可以擁有不能奪去的喜樂,關鍵是你看着誰,誰與你同行?

    第一次人生中最喜樂的事,你還記起嗎?你人生中最後的喜樂之事,又會是甚麼?

    春去秋來,田野無疇,繁星倩影,我心何依?

「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約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