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經今釋-處境與釋經(下)
年份:2010前
作者:講員:鮑維均博士 整理:孫小慧
四.作者處境
我以保羅作例子說明作者處境的內容。
1.保羅的蒙召
在加拉太書一章13-15節中,保羅說他在大馬色路上蒙召,目的叫他將福音傳到外邦人。同樣使徒行傳九章及二十六章,三段《聖經》強調神呼召保羅,叫他將福音帶到外邦人當中。
2.捐款的收集
又在加拉太書二章8-10節中指出,保羅明白傳福音的重要,也明白教會合一的重要,這裏保羅說他與彼得有一個協議,彼得去向猶太人傳福,保羅則去向外邦人傳福音,中間有一件事保羅不會放棄的,就是維繫兩者關係,標記就是記念耶路撒冷窮人。如此看,就會明白為何保羅書信有很多提及金錢,對保羅來說,這是他事奉其中一個核心,就是收集金錢給猶太人的信徒,去代表教會合一。
3.保羅神學的再思
羅馬書一章16-17節指出,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同時得救,這不是個人問題,是教會群體問題。這樣看我們會明白九至十一章的經文,十五章7-13節:「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一樣,使榮耀歸與神。……」其後幾段也是引用舊約經文,講及外邦人得救問題。十六章的問安,有男有女,有奴隸有自主,有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只是問安已總括了羅馬書的問安,一齊同得福份。強調教會合一的道理,正是保羅所關懷的其一項。
五.讀者/聽眾的處境
1.現代讀者思域的限制
a政治處境
當我授課時,講及羅馬書十三章中如何尊重主權及權威的人。在座中有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美國學生會很容易理解,羅馬尼亞的學生則表示不可接受。這不是對錯的問題,但因著我們政治處境不同而有不同看法。
b社會文化處境
對西方來說,最著名的經文可能是約翰福音三章16節,或羅馬書一章16,17節,但一位韓國人表示他們最著重的經文是使徒行傳十六章的「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是看重整個家庭得救。
c經濟處境
路加福音講財富問題,在西方的信徒不再是低下階層的信徒,這令他們感困難,要變賣一切,便將其經文屬靈化,指變賣一切是將心靈空間交給上帝。將所有講及錢財的問題轉移為精神或屬靈問題。
d意識形態處境
以登山寶訓為例,某些信仰立場的人,會認定登寶訓是信仰的中心,做好人就會得救,靠愛鄰舍、愛仇敵這些行為就會得救。當我們看馬太福音時,將十架移走,只說登山寶訓是福音的中心,似乎我們誤解福音,當然若我們只強調十字架某幾節《聖經》,又誤解了登山寶訓的重要性。我們的意識形態會影響我們看重或輕視某些經文,另外男女性別也有只著重某些經文的盲點,我們要互相補足,也要知道雙方的不足。
以下是超越這限制的一些方法:
1自我認識-明白自己的文化、處境、限制。
2全面看《聖經》-詳細去解經和研究《聖經》
3明白對話的重要-對不同意見的人,可能對方看到我們的盲點。
六.處境與釋經
1.唯獨《聖經》
意思不是說只看《聖經》,不看其他參考書。參考書可以幫助我們明白《聖經》,唯獨《聖經》是幫助我們在正確的處境下,尊崇《聖經》,對《聖經》忠心。
另要提及的是正典處境,例如看羅馬書會看上文下理,若再參看其他福音書、先知書、律法書,這些正典處境會幫助我們對《聖經》有正確認識,這就是以經解經的原則。
2.《聖經》無誤
我們要在謙卑地承認《聖經》無誤,不要以為我說《聖經》無誤便以為我解釋的《聖經》是無誤。第一,《聖經》無誤不是我無誤,第二,《聖經》無誤是要堅守的,若《聖經》不是無誤我們便不必花這麼多時間去看《聖經》。我們用處境去看《聖經》,不是削減《聖經》的權威,是幫助我們用任何方法去忠心解釋《聖經》。強調《聖經》無誤也要強調默示,許多時聖靈可以用一些經文脫離處境去向我們說話,我們不能說這是錯誤的解經方法。
3.群體釋經
利用所有前人或平輩的解經方法去幫助我們解釋一段《聖經》,包括用參考書、詢問長者、查經時一同的討論、自己靈修的詳細理解等。
我們說《聖經》處境,絕不是表示處境比《聖經》重要,而是《聖經》不在處境中我們很難明白,在處境幫助我們能正確分解神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