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播道會總會電子通訊第一二三期(2017.4月)



道路、真理、生命

羅錫堅牧師

  耶穌在最後晚餐裏,對門徒說了很多語重心長的話,其中有一句給我很深印象的,就是約翰福音14章6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歷代哲人所苦心思索的,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這三個基本問題。基督這句話為人類提供了答案和出路。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其他宗教都會指引一條路給信眾,但那條路是教主自己沒有行過,而且也不肯定最後通到那裡的。耶穌並不是這樣。祂宣告:我就是這條路。祂是路的開始,也是路的終結。你到祂這裏,你就抵達目的地!

  在這『後現代』社會,人再不清楚什麼是真理,耶穌的話卻是非常肯定和絕對的。他說:『我就是真理』。耶穌不是眾多真理中的其中一個,而是真理的全部。在基督以外沒有真理,因為祂是上帝。

  這節經文也給我們無限的希望。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祂指的生命,不是出生就開始朽壞,再過幾十年就銷毀的生命,而是永恆的生命。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世人的罪孽而死,然後第三天從死裏復活。每一個信祂的人,罪得赦免,將來也會復活,得享永生。

  當我們相信耶穌的話,我們的心就得到平安和喜樂。其實耶穌在最後晚餐時,就是以這段話安慰那些徬徨憂傷的門徒(約14:1):『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願耶穌基督這話也安慰了您!



130周年會慶系列

LOGO設計大募集
畫出您眼中的播道會

比賽目的:
  一個齒輪離開彼此,就毫無用處;只有彼此吻合才能起到作用;我們也只有連於元首基督,才能發揮最好的功用!

  兩個齒輪傳遞旋轉,小齒輪旋轉速度較快,雖然較大的齒輪轉動較慢,但產生更大的動力。大使命如巨輪,需要大大小小的齒輪組合在一起,才能提供更多的力量,影響社會,共建天國。您,可能是小齒輪,轉動得快;亦可能是大齒輪,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是次LOGO設計大募集為播道會130周年的頭炮慶祝活動!讓整個播道會發動設計力量,將齒輪改頭換面畫出專屬您的齒輪設計,專屬播道的情懷!

參賽資格:
參賽者須恆常參與播道會堂會聚會或在播道會機構工作/生活,並由堂會牧者/機構單位負責人推薦。

入圍作品:
藝術創作團隊將由專業評審團揀選入圍的130個齒輪設計組合成大型藝術裝置,於不同的場合展出或印製不同的宣傳品。

參賽組別:
比賽設公開組,不設年齡限制。比賽主題包括「播道故事」及「播道未來」。
公開組—「播道故事」:播道見證各堂會、機構單位的變遷,同步成長的您亦可於齒輪上繪出您獨有的播道故事,記下觸動心靈的快樂時刻。
公開組—「播道未來」:透過創作,畫出您心目中播道理想的未來十年。
另設兒童組(12歲或以下)、青少年組(13至18歲)及成人組(18歲以上)三個參賽組別。
參加者於填寫參賽表格時請註明參賽組別。

報名章程及表格

截止日期:2017年5月18日(週四)



活動推介

2017年齊來關心穆斯林祈禱會

站起來!關心穆斯林祈禱會
回應伊斯蘭傳教活動的挑戰

祈禱會(一)
日期:2017年5月12日(五)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港島東區
截止報名日期:2017年5月11日(四)

祈禱會(二)
日期:2017年5月19日(五)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油尖旺區
截止報名日期:2017年5月18日(四)

動起來!齊來穆宣

日期:2017年7月9日(日)
時間:下午2:30-5:30
地點:深水埗區
費用:HK$50(6月23日前報名HK$40),名額60人,額滿即止。
付款:以劃線支票(抬頭:新生資源中心)
   支票背頁註明「動起來」,寄長沙灣郵政信箱80315號
報名:請到www.esrc.org填寫E-form登記

 

查詢
電話:2359 3922 電郵:p4mp4m@gmail.com



活動花絮

何慧芬姑娘按牧禮花絮

日期:2017年4月16日(主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播道會港福堂

 

PosterPoster

Poster Poster

 

PosterPoster  

Poster Poster



昔日月報

拼出美麗的畫象
訪問韓德純師母

年份: 2010前
作者: 訪者:吳聯梅

  2007年10月,適逢韓德純師母與其兒媳及孫兒(Bryan, Mary & Michael)回港,出席福泉堂的五十週年慶典,訪者就為《播道月報》訪問韓德純師母,以下是訪問的內容,其中加插了訪者對受訪者的個人感想。

  認識韓德純牧師、師母(Rev. & Mrs. Roger G. Anderson)是在76-78年間,他們到訪油麻地道真堂,訪者跟他們有一面之緣,亦是從這時開始,訪者心中逐漸拼湊了一幅屬於他們的美麗畫象。

  韓德純師母——杜路得(Ruth Thor)女士,她的外祖父乃早期來華的宣教士,她在早年亦同受宣教的呼召。在與韓德純牧師結婚前,師母任職護士,婚後專心支持韓牧師的事奉及照顧家庭。韓德純牧師夫婦有感神的呼召作海外宣教士,得知香港有更大的需要,師母隨韓牧師,帶同當時只有兩歲半的女兒Diane,千里迢迢,乘那緩慢的海程(slow boat to China)來港,於1955年1月11日抵達,開始他們在香港的事奉,輾轉度過31個寒暑,遂於1985年退休,返美定居。韓德純牧師於2005年7月安息主懷。

  如今的「韓師奶」(這是我們對宣教士夫人親暱的稱呼)已年近80,皚皚銀絲鬈髮,炯炯有神的目光,更散發著數十年來那溫文爾雅、高貴大方的氣質。

 

  第一件令我難忘的事,是在來港兩個半月後大兒子Gary的出世。行將臨盆的那天大清早,我本應要由九龍塘蘭開夏道的住所,坐車往天星碼頭,再乘渡輪往瑪麗醫院,由於時間太早,渡輪還未開航,於是要乘舢舨過海,可真特別的經歷呢!

  後來二子Bryan、小兒子Scott也是在香港出世的。孩子們愉快的童年生活,都在香港渡過,16歲時返回美國升學。

  2005年10月韓師母與兒子Scott來港,出席本會為韓德純牧師舉行的追思禮拜期間,訪者有機會陪同他們舊地重遊,經過美國播道會差會在九龍塘蘭開夏道的舊址(現已拆卸),母子倆不期然談論在該處居住的孩提生活趣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再者,Scott重臨他闊別多年的舊校——英王佐治五世,看著牆上掛著的歷史照片,他跟我們分享當年的校園生活點滴;看來,香港實在留給他們一家不少美麗的回憶。

  在香港期間,我們曾經歷兩次的暴動,一次在1957,另一次在1967。猶記得67那年,天星碼頭加價事件引發的暴動,韓牧師因擔心申姑娘(申路得教士,兒童之家創辦人)與五位院友留在兒童之家會有危險,於是駕車前往兒童之家接他們離開,Diane也陪同前往。女兒回來後,很緊張地告訴我,在返回差會途中,遇上暴徒向他們的小巴擲石。感謝神,保守他們平安!

  Roger最初參與的事奉,是在靈泉堂教英文班主日學,林麗冰、詹維明等人就是這小組的成員,我們的友誼就是從這時開始,一直維繫到現在。Roger在靈泉也擔任青年團契導師及堂會顧問,後來在福泉堂擔任顧問牧師。他也曾在道真堂、活泉堂及觀福堂擔任顧問牧師。除此之外,Roger也曾協助播道醫院、播道神學院的工作,擔任董事,以及少年團聯會顧問。由於當時很少同工被按立為牧師, Roger得經常協助堂會主持水禮,並在同一主日往來不下兩間堂會主持聖餐;他跟當時對植堂很有異象及負擔的黃賜貽(Wayland Wong)一起推動植堂的工作,首先植立的甘泉堂,前身是慈雲山青年中心。

  至於我個人的事奉,我沒有教導的職事,我只是一個護士、家庭主婦和母親,感謝神使用我做我所能作的。我們經常開放家庭,招待堂會的執事會、總會執委會及董事會在我們家召開會議,以及早年的同工祈禱會也在我們家舉行(差會宿舍有更大的地方容納同工),也有肢體喜歡到家中跟Roger交談。此外,我也在兒童之家及文字部協助簿記、英文文書工作,以及為書局訂購英文書籍。

  「當我們覺得自己付出的是最少,其實是付出了最多。」所有認識韓師母的人,恐怕都嚐過了他親手烹製的美食罷!不但到訪也家,可以大快所有朵頤;而每次出席一些特別聚會(如同工退修會、年議會等),韓師母都帶著她的精美甜品、小吃與我們分享,真叫我們興奮!她就是這樣謙虛安靜地使用神給她服侍的恩賜,祝福了她周圍的人。

  我們第二期的事奉(1960年以後),在兒童之家的工作,對我而言,是最感吃力的。當時Roger負責跟進兒童之家的建築工程,新院舍落成後,我協助申姑娘安置家具等事務及準備啟用。我們一家搬進兒童之家居住,以便Roger跟進日後一些執漏的工程,我們住在三樓的其中一個單位,在嬰兒房隔壁,方便我照顧這些小孩。這段日子,我可真忙個不休,一方面要擔任兒童之家的買辦,另一方面照顧孩子們的健康,還要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而我們家的小Scott當時只有六個月大,因此家人未能成為我的支援。

  我們最後一期的事奉,是在太古城的植堂工作, Roger首先協助當時已由靈泉與基泉堂開始了的查經班,在太古城我們的家中舉行,後來在社區中心內舉行崇拜,及在我們家舉行祈禱會。有一次在巴士上,我碰到一位女士Mary Chan,閒談間發現我們有一共同興趣,就是打網球,於是我們相約打球,她的朋友也加入,就是這樣,在我們的家中便開始了婦女查經班。

  感謝神將我們帶來香港,這是我們從沒有後悔過的。雖然來港初期,準備事奉,學習語言是我們最感困擾的,然而,神讓我們享受不少朋友的情誼,認識中國人的文化,也令我們品嚐到很多很喜歡吃的中國食物,如中國人新年常吃的「角仔」等。還有朋友、同工們對我們的諒解和同情,叫我們感到欣慰。能與大家同工,讓我們成為其中一分子,一起祈禱倚靠神的幫助,成為一團隊的事奉,這是我們的福氣。

 

  訪者初出道的年間,在兩次同工退修會中,開始近距離接觸韓德純牧師、師母,第一次在麥理浩夫人度假村的「啤梨屋」內,韓牧師夫婦教我們玩UNO;另一次在赤柱瑪利諾靜修院。他們的平易近人,風趣幽默和謙柔安靜,令訪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可惜訪者對他們的認識,不論是親身或從別人的分享,都是由零碎的片段拼湊而來,為此十分羨慕那些自少被韓牧師栽培成長,或有機會跟隨他事奉的肢體、同工們,訪者只能輕歎一句:「相逢恨晚!」

 

  至於令我難忘的人,實在很多,其中一位是何道彰牧師(前恩泉堂主任,1970年安息主懷),有幸能跟他一起參與總會的事奉。兒女們的中文名字,都是何牧師給他們改的:戴恩——Diane;加恩——Gary;百恩——Bryan;施恩——Scott。還有郭本恩牧師、師母,Roger和他曾先後在福泉堂事奉。Roger從黃信堅姑娘(前福泉堂首任堂主任)學習了不少,特別在探訪方面,我們認識了一班來自台山的婦女,透過她的幫助,從而了解他們的文化。我跟Irene(鮑許冰清師母)是好朋友,她投身在《兒童之友》的工作,我也有份參與。

  回望過去,我們實在感到微不足道,看見教會在西教士離開後的發展,遠遠超過我們之前,我們慶幸能抽身出來。此外,見到現在不少牧師被按立,傳道人也能主持聖禮,我們感到十分高興。

 

  就2005年韓師母及Scott重臨香港的那一次,訪者陪同他們探訪鮑會園牧師、師母,見到他們久別重逢的那份親切、歡愉的神情,還有他們的那份默契,相信就是在過往一起經歷事奉上的種種艱難中孕育出來的罷!訪者親身感受到一幅美麗的歷史畫象的縮影,歷歷如在眼前,就是自美國播道會宣教士們來華,與中國同工多年以來衷誠合作,為福音的緣故,齊心努力。因著他們的見證,訪者明白甚麼是謙卑忘我的事奉,並以身為播道會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

 

結語:整個訪問中,韓師母沒有談及她另外的一個身份,就是作為韓牧師的妻子,我想,她已不用多說了,因為韓牧師、師母過往如影隨形的事奉畫象,早己烙印在認識他們的人心中,因此每當韓師母懷緬往事,韓牧師就好像仍活著在我們當中。訪者有幸於92-94年間兩次在他們美國的家中作客,親身體會一個基督化家庭的意義和實踐,在我心中又進一步拼湊了他們夫婦二人同心事奉的美麗婚姻的畫象。韓師母與韓牧師56年的婚姻,留下佳美的腳蹤,成為播道會眾年青人步履他們追求美滿基督徒婚姻的榜樣。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
網址: http://www.efcc.org.hk |  地址: 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25號長利商業大廈14樓 |  電話:2715 9683
如選擇不再收取訊息電郵,請按此
© 2024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版權所有,未經中國基督教播道會總會同意,不得轉載本網站之所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