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帝正在保護你
羅錫堅牧師
新的一年來了,但很多人仍不能擺脫去年的陰霾,有人甚至覺得今年1月只是2020年的第13個月!我們憂心忡忡地收看世界各地的新聞,心裏沒有平安。有些人考慮移民,但擔心不能適應新環境;很多不想離開香港,但為下一代掛慮;有些人看到世界各國都量化寬鬆,擔心自己畢生積蓄被蠶食。基督徒怎樣面對這環境?聖經怎樣教導我們在風雨困境中平靜安穩,處變不驚?讓我在這裏分享兩個聖經裏的歷史故事:
第一個記載在新約馬太福音8:23-26: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忽然海上起了狂風,甚至船都被波濤掩蓋,但耶穌卻睡著了。他們走來把他叫醒,說:「主啊!救命啊!我們沒命了!」耶穌卻對他們說:「小信的人哪!為甚麼害怕呢?」他就起來斥責風和海,風浪就完全平靜了。
第二個故事記載著舊約列王記下第6章:亞蘭王的軍隊圍攻以色列的多坍城。以利沙的侍從清早看到大軍壓境,心裏害怕。以利沙說:「不要懼怕,因為和我們在一起的比和他們在一起的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請你打開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見。」於是耶和華打開了僕人的眼睛,他就看見;看哪!那山上布滿了火馬火車,圍繞著以利沙。」(16-17節)
願神打開你屬靈的眼睛,讓你看到祂正在保護你,正如申命記32:10所說的:「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
|
|
|
|
|
最新消息
|
播道會宗派時事關注組
小組功能
審視香港的重要社會議題,並聯絡宗派內外在相關議題上的專家或機構以展開對話和交流,並探索兼容聖經、神學、學術的全面認識及合適回應
為播道會堂會領袖提供相關培訓或交流研討的平台,有需要時作出指引性的建議供堂會參考和應用
適時向執委會建議如何回應及/或跟進社會議題
在涉及真理、具迫切性、全體小組成員共識下,可以小組名義就重要社會議題,作出無約束力的適切回應或行動
過往聚會重溫
1. 「從教會歷史與神學角度看政教分離」講座(主講︰郭鴻標牧師)
內容撮要
2. 「港區國安法——從認識到調適」講座(主講︰張達明先生、陳弘毅教授)
內容撮要
小組發表內容
2020年12月
本小組嘗試探討並由各成員撰文回應近月來引人關注的時事和社會現象,包括教育政策的爭議、真相追尋和謊言操作等,小組成員也留意到目前社經困境下市民大眾的心靈需要以及隨之而來的移民潮,盼望能藉各篇文章引起教會和牧者的思考、預備和應對。
-
張力中的愛︰真相和公義的重要(陳傳華牧師)
-
從爭議和紛亂中重尋教育的本相(李穗洪博士)
-
真相的信心危機?——教會面對謊言操作(鄭嘉兒)
-
預備心靈 迎對困境(周賢明)
-
信徒移民的機遇和挑戰(羅錫堅牧師)
|
|
|
|
|
|
活動推介
|
「SEN兒童牧養講座」
日期︰2021年2月28日(主日)
時間︰2:30-4:30pm
地點︰播道會活泉堂(九龍長沙灣元州街298號海旭閣一樓,港鐵長沙灣站A2出口)
講員︰黃美貞姑娘(資深基督徒社工)
內容︰SEN兒童特徵、情緒、對他們的適當期望等。重點探討「過度活躍」及「缺乏專注力」的小學生
對象︰兒童導師及家長
名額︰100人
費用︰全免!歡迎自由奉獻!
查詢︰請致電 2715 9683 教育部何先生
由於本工作坊須實體舉行,疫情關係,將於聚會一週前決定是否如期舉行。屆時會通知已報名者,並於網站公佈消息。敬請留意。
報名:詳情請參閱報名表格 或
按此網上報名
|
|
|
|
|
活動推介
|
尊貴的事奉2021
ZOOM LIVE
因疫情嚴峻之故,講座將轉為以 ZOOM LIVE 進行,專題以宏觀的形式探討教會可以如何以主日學教導回應21世紀的時代需要,同場舉行三個適切現今教學需要的工作坊,與參加者探索主日學的更多可能性。
【主題講座】
回應時代的挑戰:主日學的價值與更新
講員:鄭毓華傳道(播道神學院基督教教育科講師)
【工作坊】
1. 「活靈活現」的聖經教室 講員:廖諾文傳道(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雅斤堂牧者)
2. 跟學生「打成一片」的主日學教室 講員:莫安妮博士(播道神學院教育及研究督導)
3. 「只欠東風」的主日學課堂——由實體到網上的教學 講員:陳蔡寶玉傳道(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元朗堂牧者)
日 期:2021年2月28日(主日)
時 間:下午2:30-6:00
地 點:ZOOM WEBINAR
費 用:HK$120
查 詢:2715 9683 葉小姐
線上報名:http://bit.ly/form2021228
|
|
|
|
|
|
昔日月報
|
我的靈命更新歷程
我是一個對工作滿有熱誠的人,尤其是對教會的事奉,看到任何地方有需要,只要能力所及,我總不會推辭,說得難聽一點,別人稱這種人是「工作狂」。我給人的另一個感覺是行動快速,生活節奏急迫,做事講求效率,我常聽人說,這樣的人容易"burn out"(耗盡)。
自從神學院畢業至今,我已經事奉了差不多三十年。正因為這種天性,"doing"就成為我生活的焦點,我亦不覺得有何不妥。直至九年前,我隨外子到芝加哥進修,身份突然從女傳道變為全職家庭主婦,生活作息可謂有180度的大轉變。每天除了照顧膳食和料理家務外,就只有每個週末一次的團契事奉,以及每週抽出一個早上到某基督教機構當義工。可能因為芝加哥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我從不覺得這樣的生活沉悶難耐,反倒發覺自己的步伐在不知不覺中續漸慢下來,而我也漸漸喜歡上這種寧靜悠閒的生活。
因為擔任義工的緣故,我在服事的地方可以隨便借閱各種屬靈書籍,那些培育靈命的靈修書刊和小冊,不乏教導人祈禱、默想的材料,對我的生命大有激勵;每天早上,待安頓一切之後,我就坐在窗前靈修、禱告、默想,往往不知時間流逝。漸漸地,我與神的交談增多了,對祂的提醒和指引亦更加渴慕,而我亦感到自己和神的關係更勝從前,祂可以隨時跟我說話,我的心靈亦更容易為祂打開,這樣的甘甜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有時侯,我真的沉醉在與神相交的情景中。
回港之後,外子和我參與植堂事工,在新堂拓展之際,靈命培育成為我的最大負擔。我們在泉福堂的教會架構中,加入了「靈命培育部」,目的是將培育會友的靈命,作為教會重要的一環。我常提醒自己,神看重的是我們的"being"。這不單是口號,更非不斷增加聚會的藉口,我盼望的,是信徒能夠真正建立內在的生命;因此,「靈命培育部」的工作,就是要整全地計劃信徒的靈命培育。有見及此,我們落實在每年舉辦一次靜修營,由事奉人員做起,每個營會不超過30人,讓營友經歷在安靜中與神對話;長時間咀嚼、默想聖經;學習用心靈向神傾心吐意的禱告等。今年五月,我們剛舉辦過第二屆的靜修營,弟兄姊妹都很享受;我們鼓勵參加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少每月一次這樣在神面前安靜等候。這樣的操練對於身處繁華大都會的香港信徒,既是一大挑戰,亦是重要的得力來源(賽三十15)。
泉福堂是一所年輕教會,成立只有一年多,在經常聚會的會眾當中,超過一半是初信主的肢體,他們擁有單純的心,熱心追求,猶如一張白紙,需要別人帶領引導,幫助他們建立靈修、禱告的習慣。我們每年特別推動「每日靈修運動」,向弟兄姊妹提供不同程度的靈修材料;又得到播道書局協助,每年擺設書攤售賣屬靈書籍,為弟兄姊妹提供方便。另外,不少肢體本來連「培靈會」是甚麼也未有所聞,然而,當我們最近邀請了鮑維均博士負責一連三天的培靈會,竟然有超過一半參加者回應鮑博士的呼召,勇敢站起來,立志一生為主而活。我為這些肢體感恩,自覺心靈貧窮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所謂:「學生不能大過先生」,如果希望教會的弟兄姊妹與神建立美好親密的關係,傳道牧者便應透過自己的渠道、「密室」,去與神親近。唯有從能力的泉源支取力量,生命才不會乾涸、「耗盡」。我現在的事奉不比以往少,但神的恩典夠我用,在需要智慧、力量,甚或神的話語去教導時,衪總會按時供應。這屬靈的源頭實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