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文章分享

文章搜尋

 
回應三:〈播道會的緣起與宣教的關係〉讀後感
  回顧十多年在播道會堂會的成長,較少機會接觸本會的歷史,有幸得讀王容龍先生的〈播道會的緣起與宣教的關係〉,實在感恩。在130周年的會慶年,願我們再次鑑古知今,在追遠先賢先聖見證的同時,也激勵我們今天效法故人蹤跡,繼續步舞基督。

宗派
  虛構故事(如有類同,實屬巧合):有一位青年導師執事,在青少年崇拜忠心服侍多年,青少年事工日益成長,無論活動規模、經濟能力、與及人數增多都有可觀的成績。那位導師在一次的執事會中提出,為要使青少年事工發展得更有效率,青年部須要自立自主。你覺得妥當嗎?

  當然不妥當!因為青少年崇拜的成立是為更有效率牧養,是分齡牧養青少年人的「分開」;可說是為建立「一間」堂會而設計的。何來自立自主的「分開」呢?

回應一:宗派
有機會細閱莫樹堅牧師的文章「宗派」,引起不少思緒,願意將它與各弟兄姊妹分享。
莫牧師提到「宗派」的問題,何謂宗派?為何我們要談宗派?宗派與我們有何關係?
我十分同意地上應只有「一間」教會,因為聖經已清楚的告訴我們「那一間」教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在眾人之內。」(弗四4-6) 可是,因着不同的原因(周聯華牧師的四個因素),發展出「宗派」來,縱然我們不喜歡或「心痛」,那是歷史的使然,那亦是無可避免的事實,那不是神有問題,事實上是我們(人)的問題,求主憐憫!

回應二:宗派
  以弗所書四章4節:「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然而今天所見,教會卻出現很多宗派,當我們想去說個究竟,就必須了解,這五百年後的今天,與五百年前的當天,所涉及的原因,有何相同,有何不同。

  簡單說,五百年前的當天,原來是想糾正當時以羅馬教會為中心的「大公教會」在教義上出現的偏差及錯誤,後來卻只能跟那不願歸正的「大公教會」分別出來,所以這些脫離了的不同地方教會或新的教會被稱為「改革」宗,「抗議」宗,復原派,或新教等等。

回應三:我對播道會宗派的認識
從教會歷史中,宗派的出現有其原因和作用,而各宗派皆有特式,有相類似、也有相異的。如循理會的教義是強調人與基督的個人交往;若不親近神,生活和善行便毫無價值;群體聖潔結合一、互相鼓勵、更正、指引、教導和支持;並廣傳福音等。而聖公會精神是以經驗而非以教條作指引,是以感性但不離教義。至於播道會,除了核心的七條信仰;無論在持守、承傳信仰、拓展神國、強調聖經教導外、更進入社群和協助堂會、會眾間契合等。

同心起步,勇‧跨代溝
今日跨代鴻溝實不易跨,勇於承認和反思是跨越的關鍵第一步。

第十屆亞洲區播道會會議於9月20至23日在吉隆坡圓滿舉行,本屆大會主題是「勇跨代溝」(Bridging the Generational Gap),看來只是象徵我們跨越這鴻溝的熱身而已,卻是勇於踏足的起步。

今次與會的除了五個播道會成員國的成員之外,還包括四個友好國家的播道會代表,合共272位出席……

亞洲播道會會議的感受
我在九月亞洲播道會會議的經歷,比我期待的美好。感受最深的有兩點,第一是肢體間真摯的交通。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文化,大部份都從未謀面,但很快就建立了親切的友誼,甚至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友誼令我們更能深入地互相代禱。

「尋根」更「感恩」
對於自己可以參與「亞播會議」,十分感恩。在會議和旅程中有很多學習,所以趁此機會,和大家分享神的恩典:

感恩能認識播道會—雖然在播道會恩福堂事奉一段日子,但並不太認識其他播道會的同工和信徒領袖,在這個會議中,透過一齊排練話劇,一起飲食,一起參與研討會,讓我能實實在在的接觸他們,認識了不少對播道會很熱心的肢體,體會到他們對人的關愛和對事奉的熱誠;還可以和亞洲區不同國家的同工交流,看到神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實在使我感恩和驚訝。這旅程有如「尋根」之旅,讓一個在播道會的後輩可以和其他播道會的家人相遇和相識,增進了自己對播道會的一份情。

OPENING THE EVANGELICAL DOORS OF ALL ASIA EFC CONFERENCE 2017
The president of Japan Evangelical Free Church (EFC) stated in the country report that each local church is autonomous, and that each local church share their common faith in worshipping the one God. Worshipping the one God was the spirit, and the Holy Spirit has brought toget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from Japan, Taiwan, Philippines, Hong Kong, Myanmar, Singapore, Malaysia, Thailand, India and USA for this beautiful occasion. After arriving at the Vistana Hotel Titiwangsa, Lamy introduced me to the kind-hearted and welcoming pastor David Low, president of the Malaysia EFC. This set a good start for a spirit-led 4 days conference.

打開2017亞洲播道大會(All Asia EFC)之福音大門(“OPENING THE EVANGELICAL DOORS OF ALL ASIA EFC CONFERENCE 2017”中譯版)
日本播道會總幹事在國家匯報中指出:每個地方教會都是自主的,同時每個地方教會都分享他們共同的信仰,就是敬拜同一位上帝。正是這個敬拜同一上帝的精神,聖靈將來自日本、台灣、菲律賓、香港、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和美國的弟兄姊妹帶到這個美好的場景中。抵達位於馬來西亞蒂蒂旺沙(Titiwangsa)的 Vistana 酒店後,林美珍傳道向我介紹馬來西亞播道會會長,就是溫柔友善的David Low牧師,為這聖靈主導的四天會議揭開了美好序幕。

亞洲播道會會議分享
今年亞播會議的主題是bridging the generation gap。以下是參加今次會議的感受與得着。

會議第三晚,大會舉辦五個亞洲地區國際夜宴(International Dinner),當中曾金發牧師分享信息,主要是:一、屬靈驕傲的危險。二、錯誤焦點。三、禱告的功夫。

首先是屬靈驕傲:曾牧師提醒大家要非常小心,因為它不易察覺,但極之危險。(沒有甚麼比遠離上帝更危險。更糟糕的是,它不易察覺。)牧師勉勵大家,要時時檢視自己。

勇於挑戰年青人的事奉者
今年亞播會的主題為Bridging the Generational Gap。對我而言,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主題,一方面,我是正在學習牧養下一代的事奉者;同時,九十後的我也是很多牧者眼中的下一代。懷着戰兢心情跟不同的牧者分享交流,並一同在信息、工作坊中學習,這體會,十分難忘。

我想,這次AAC叫我最深刻的,不單是信息、工作坊的內容,更多的得着是跟來自不同背景、國家的牧者、弟兄姐妹分享和交流。

在神萬事非偶然
「在神萬事非偶然,都是祂計劃萬有。」這句歌詞(詩歌:我知誰掌管前途)正正刻劃出我今次能夠參與亞播領袖會議的真實感受和體驗。

感謝神,帶領我參與是此會議,再次引證上帝是行奇事的神。

感恩,得到澳門使命團戴民牧師的推薦,可以跟吳偉強牧師和董彩萍姑娘代表澳門出席是次的會議。我說上帝是行奇事的神,因為我本身在香港堂會沒有擔上任何實體的事奉崗位,在澳門宣教工場也只是一名義工,但奇妙的神卻巧妙地帶領我參與此盛會,大大開闊了我屬靈的目光和眼界。

播道會之「老吾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源於《孟子梁惠王上》的話。其簡單意思就是在敬愛、照顧自己的長輩與晚輩之際,也要推己及人照顧那些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長幼。

  播道會在一九五六年由西教士申路德姑娘創辦了「兒童之家」,過去六十多年來照顧了許多有需要的家庭和幼小。為了廣傳福音之緣故……

恩領不斷
  在 1983 至 1996 年間,本會窩福堂、福泉堂、道真堂和恩泉堂分別成立康福堂、福安堂、興田邨道真堂和奇恩堂,及相關的長者中心,彼此成為伙伴,向服務對象及社區開展福音及社關工作。

困難中的恩典和兄弟情
  初期……

活力無限.跨代共融
  康福堂長者於本社區成立已接近 35 年,隨着社會的人口老化,我們吸納了不同 年齡層的長者,有些已經退休超過十多年,有些則是近年才退休的年青一群,所謂「有老有嫩」。對於如何促進年長的一群與年青的一群退休人士彼此配搭,成就協同效應(SYNERGY),是我們近年的工作方向。雖然他們來自不同成長的年代及背景,但大家有共同目標,是想過有意義的退休生活。

  今天的長者服務已不是滿足於以吃、喝、玩、樂的形式

五餅二魚(現代版)
  人口急劇老化,我們盼望把握機會接觸區內長者,提供適切關懷及服務,讓他們認 識上帝。感謝上帝恩典,當我們把福音融合於服務當中,同事們把工作視為委身事奉時,我們一方面仰望上帝的供應;另一方面本着盡力而為的態度,上帝仍然感動對福音有興 趣的長者加入「彩虹天地」長者團契,繼續認識救恩。

  在人手不足及財務緊拙的情況下,我們以有限的資源,透過策略性的手法;主動及珍惜與不同機構合作的機遇,拓展更多資源,回應社區及長者需要。在此與大家分享︰

服侍社區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9-20)

  傳福音,使人作主門徒,是信徒的「大使命」。感謝神讓我們在前線上服務長者和社區,由於面對人群的機會多,所以回應「大使命」的機會也較多,因此我們有機會傳福音就去傳,有機會行善就去行,領人到主懷中。

主愛同行
1996 年,本會恩泉堂向社會福利署申請於美孚區舉辦長者中心(中心),感謝主的恩領,申請獲得批准;翌年,恩泉堂 於美孚區植堂,命名奇恩堂(已於 2014 年自立);迄今中心和奇恩堂已服侍美孚區居民超過二十年。從鄰舍層面,中心為 區內長者提供身心靈健康、教育、社交及康樂等活動;並提供個人輔導、社區資源轉介等。透過多元化及專業化服務, 為長者提供適切而便捷的社區支援服務,協助長者在社區過着健康、受尊重及有尊嚴的生活,並鼓勵長者積極參與,貢獻社會。隨着人口老化,弱老的數目越多,中心會員人數已逾千,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但中心處所面積不足及資源有限,故此除了恆常服務外,中心亦申請其他基金以尋求額外的資源和人手滿足服務需要。例如:中心獲健康護理及促進基金資助舉辦「預防認知障礙-健體動腦齊實踐」計劃,進行社區教育及健體活動, 讓長者、護老者及社區人士認識和預防認知障礙症。

請來幫助我們
我們播道會現有堂會約57間,其中十多間在社會服務單位內開辦,當中包括有政府資助的、有限資助的和自資的服務單位。由於我們播道會各堂會開辦社會服務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分三類:一是長者服務,二是幼兒教育,三是家庭服務。本文主要集中討論第一類服務,其中又以接受政府資助的長者服務為主,並分享在其內開辦教會的處境。

1. 我們的教會在做社會服務
播道會眾多教會當中,在公共屋邨內建立的教會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