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文章分享

文章搜尋

 
古經今釋-從新約引用舊約經文看釋經原則(下)
三.舊約經文出現的形態

明白舊約經文出現的形態,幫助我們看到舊約《聖經》在新約的豐富,及用法的多種。許多時我們只會問這樣引用是否洽當,其實更重要的是,這段《聖經》出現的形式及功用,要明白其功用才能討論是否用得洽當。
1.引文
引文的方式是直述,「正如經上所記……」,我們立即知道作者正引用舊約《聖經》,很明顯地引用,故不必討論。
2.暗述......

聖經是神話嗎?(下)
這個重要的問題,筆者嘗試用一些經文作例子來回應有人以為聖經是神話的說法。

首先,有人以為聖經是神話很可能是基於對聖經的不明白。舉個例子說,在一個名為 “Oh my God”的網站內,攻擊聖經的人以以下的例子來推論聖經中充滿神話故事。
「當人在世上多起來、又生女兒的時候, 神的兒子們看見人的女子美貌,就隨意挑選,娶來為妻。 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 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創六1-4)
有人以為是天使(神的兒子們)與世人(人的女子們)交合生了偉人出來。若真是這樣,這個故事就與很多神仙嫁娶凡人的故事類同。
但我們應從上文下理去了解這段經文....

聖經是神話嗎? (上)
筆者也盼望提醒所有基督徒,也提醒自己,我們應有量度去回應外界非基督徒的批評與質詢。聖經的『真理』是可以辯論、可以求證的;因此,基督徒是歡迎與外界無論在聖經上、學術上或倫理判斷上,在彼此尊重的前題下,可作意見上的交流,互相自由地表達意見。同時,基督徒緊記要有一顆禱告的心。為著《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編委學生們和背後支持將聖經送檢的人禱告:祈求上帝使他們能明白真理和接受真理,這正是基督徒對外界批評聲音處理應有的態度。

這件事引發不少的問題,筆者在這裡選定『聖經是否神話』這個主題,來寫下列的文章......

從約翰福音看預定論(下)
在香港一些商場有時會看到一些母親用以下的方法的教導一些頑皮的孩子(雖然筆者以為這樣的方法不是好的方法!):當孩子不聽話硬是嚷著要媽媽買玩具給他,有些母親採取故意用一個方法去教訓這名孩子,媽媽故意把自己隱藏起來,當孩子發現失去媽親時,他四處去找母親,到母親覺得「時候滿足時」,她就讓孩子找到自己。對孩子而言,他是百份百經歷運用自己的自由去找到他的母親;但對對母親而言,其實是她百份百讓孩子找到她,而且若果不是她主動讓孩子找到她,這個孩子將會是無法找到母親。

若果在世間,母親尚且可以這樣設計讓孩子自由地找到自己,更何況我們在天上的父 神,祂更可以叫萬物都互相效力,在祂絕對的主權下,讓人運用自由去相信。因此,祂可以呼召凡願意的都可以來,但同時,他強調:「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約十五16).......

從約翰福音看預定論(上)
今天也許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預定論」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是神學家們的一些玩兒;但對某些信徒來說,「預定論」是他們信仰中的其中一座基石,否定預定論,就等同放棄一些基要的真理。[1](1)中外古今,不少神學家因這個教義而割蓆而分成不同的派別,也有不少教會因此而分道揚鑣。

今天國內一些家庭會也有因為預定論的教義而爭論不休,曾有一個教區的教會,因著領袖對預定論有不同的理解,最終導致嚴重分裂,相信預定論的稱不接受預定的為『自由派』,而否定預定論的則叫相信預定的為『穩固派』。筆者有機會在不同的場合與人討論有關預定的教義時,差不多每一次都引起激辯,因此,筆者『學精了』,在每次討論預定的時候,我都先會說明聖經有以下兩個絕對的真理......

祭祖系列(四) 本色化的祭儀
說了這麼多,那麼基督徒紀念祖先時,該如何進行儀式,以致不違反真理之同時,亦滿足人情世故呢?祭祖儀式基本上是分三個場景進行的:(1)舉喪;(2)家祭;(3)上墳。
首先是「舉喪」時的儀節。現時香港華人基督徒的喪禮,格局上似傳統禮節分三部份:(1)大殮禮相若入殮儀節;(2)安息禮相若出殯禮儀;(3)安葬禮相似入土儀式。
第一,大殮時傳統喪俗有些迷信儀節,例如放銀錢於死者口中,或擺放陪葬物,或頭尾點燈等.....

祭祖系列(三) 祖先牌位處置等問題
祭祖的實際問題,基本上可歸納為三個問題。第一,信主前後對祖先牌位應如何處理?第二,信徒對祭祖儀節之參與程度該如何釐定界限?第三,信徒該如何紀念先人?第三個問題即如何建立一個本色化的基督徒紀念祖先儀節,留待下期詳述。現先討論第一、二個問題。

首先,很多長者基於成長的文化傳統或由於先人責承下來要肩負祭祖的任務,所以成為自己信主之攔阻。甚至有長者揚言希望兒孫及其他家人都信,但自己卻因已向祖先作出承諾,故不能放棄祭祖慣例,亦不能成為基督徒。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有如下策略......

祭祖系列(二) 檢視三教祭祖動機
正如上一期所述,當祭祖時,我們必須釐清此行為背後之心理、動機和信念。若純粹按中國人的傳統,祭祖是源於人對去世者驚懼和思慕之情。最初在商周時代,祭祖只限於天子、諸侯及士大夫等階層,因為只有統治者才有資格祭祖。原因是這些貴族或集團希圖藉著這種行為來確立自己權位的繼承,以保持社會秩序和管治權威。後由於分封,曾經是貴族身份的人幾經傳承,數代後便已變成普通庶民。因此原先人性中驚懼及思慕之情與理,才藉儒家祭祖理論,得以進入尋常百姓之家。

若按傳統儒家「崇功報德、慎終追遠」的祭祀理論,祭祖本是表達「不忘本」之報恩精神,並以「祭如在」的敬誠態度處理之;完全沒有假定去世者亡靈之存在,或認為亡靈在陰間需要接受陽間後人供奉之想法......

祭祖系列(一) 祭祖行為的源起
「祭祖」俗稱「拜祖先」,是華人宗教傳統中最基本亦是最根深蒂固的禮俗。傳福音時,我們必須對其源起和背後反映的宗教心理有所了解,才能易於製訂相應對策,並在信息上更適切地接軌。

古代「祭祖」一詞的意義,可從字義方面作出初步觀察。「祭者,際也。」指人神間之交接。「祭」字從「月」(肉)、從「手」(又)及從「示」(神)。表示手拿祭肉來到天神面前,向祂獻祭禮敬和接受啟示。「祭祖」與「祭天」是相對應的,不同的便是將崇敬對象由「天神」轉變為「祖先」。「祖」字從「示」從「且」。前者「示」包涵有獻祭和啟示之意;後者「且」是原始父系社會中男根崇拜的象形圖騰......

靈恩運動的問題(二):反思的重要
上一期簡介五旬節宗的歷史及近代靈恩運動所面對的挑戰。今期文章是討論靈恩運動要面對三個挑戰之第一個:反思及察驗。基督教神學思想史中有極多寶貴的功課及提醒。其一的功課是了解歷代神學偉人如何建立及捍衛正統教條。例如:三位一體、基督的完全人性及神性等。另外,亦可以了解、明白,並接受不同基督教的傳統。其二是提醒警惕自己不應重蹈覆轍,重犯昔日的錯誤。聖靈觀可說由教父愛任紐(Irenaeus)及特土良 (Tertullian) 等建下基石,再由加帕多加教父(Cappodocian Fathers)從中建構。初期教會藉他們的努力定下正統的基礎及可發展的方向。到十六世紀,改革家加爾文將聖靈觀納入他的系統神學,他亦定下之後400年改革宗研究聖靈觀的根基。所以,歷代教會對聖靈觀有持續的建構及反思。......

靈恩運動的問題(一)簡介早期五旬節宗與現代靈恩運動
二十世紀的靈恩運動並非突然間從天而降,這運動的產生,自有其時代思想的特色及宗教的現象。筆者必須先解釋,現代的靈恩運動是指第三波。靈恩運動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由溫約翰牧師積極推動,將運動帶進第三波。溫約翰所建立的葡萄園教會,大部份在美國,少數在美國境外,他積極推動超越宗派的靈恩及更新聚會。除溫約翰之外,這運動包括五旬宗及其他宗派的靈恩領袖,如美國的Benny Hinn、Rodney Howard-Browne、Morris Cerullo及英國的Roger Foster、Colin Dye及Matthew Ashimolowo等,他們在美國各大城市、英國、歐洲大陸及其他地方,積極推動其機構名下或聯合當地教會及機構,主持復興及更新聚會;並且在各大城市設立辦事處,籌備及跟進各類權能佈道、醫治及培靈敬拜會。他們主辦的活動,得到很多大宗派及獨立教會正式及非正式支持,聚會人數眾多,在好評中,亦有批評。本文的目的是簡介五旬宗及現代靈恩運動的問題, 特色,及他們需要面對的挑戰。......

「韓」流襲港?
韓國長篇電視劇「大長今」驚人的收視率,打破了香港電視史上連續劇的所有記錄,令港人對韓劇刮目相看。事實上,近幾年,南韓對亞洲,以致全球的影響,又豈止於電視劇集,這還包括了食品、衣履、傢俱、音樂文化等,難怪有些電台節目也取名為「韓流襲港」,專門討論韓國大眾文化對香港的影響。

對基督徒而言,韓國對我們的影響,莫過於韓國教會的屬靈神學對全球信徒的影響。早在七十年代,由韓國學園傳道會推動的「福音大爆炸」給我們看到教會倚靠 神領人歸主的決心及驚人的果效;韓國教會的「刻苦」祈禱生活,更是我們學習的重點;韓國教會的急速增長,全球最大的教會就有七間在韓國;韓國教會致力推動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差傳事工,更看到韓國教會無私傳道的決心。難怪有人說:回教徒的聖地是麥加、天主教徒的聖地是梵帝岡、而近代基督徒的朝聖地是南韓.......

憐憫心腸與福音使命
播道會顧名思義是注重傳福音及宣講神話語,然而早期的先賢已留下佳美的腳蹤,他們不單建立教會,更因應國內當時的環境需要,開辦賑災事業,醫療、孤兒院等慈惠工作;五十年代,在香港也建立兒童之家及播道醫院;八十年代,各堂會也因著新區的發展,承辦長者、幼兒、青少年等社會服務。播道總會也設有慈惠部,這-切與我們的信仰或播道會精神有何關係呢?......

對現代流行曲之我見
從流行曲的本質是以廣對象為依歸,而主體建構所涉及的「意識」、「同情」、「移情」、「主動參與」及「有意識地經驗」等,可見流行曲的影響可以是廣且深。有時候當我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亦見過不少青少年人,閉目聽著手提「CD/MD」機,享受其「移情」世界。他們樂於在演唱會、「卡拉OK」忘情叫喊,可見流行曲對青少年的影響力實在不少。

早前財政司梁錦松先生引用曾經流行一時的粵語流行曲「獅子山下」與香港巿民互勵互勉。而在流行曲中亦有「中國人」、「勇敢中國人」等激勵愛國情懷歌曲,也有如「加爾各答的天使」宣揚德蘭修女博愛等歌曲。因此,在神奇妙創造下,賦予人類有音樂感、創作力,發揮了神創造的美善。但從聖經的教導,我們也要小心察看(羅十二2,約壹二15),因為屬世界的事物,往往也牽涉到世俗潮流、肉體眼目情慾(約壹二16)及引誘人陷入罪惡之勢力(約十七14-16)。因此作為基督徒,我們就不能不經思考的將流行歌曲照單全收.....

溫柔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卻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究竟「溫柔」的人如何「承受地土」?而所「承受」的,是甚麼「地土」呢?
在當日,難道耶穌教訓以色列人,「溫柔的人將會推翻羅馬的政權」?而今天,就是激勵我們,「溫柔的人將會事業有成並擁有物業」?
實在「溫柔」是「謙卑地控制能力」,「勝不驕,敗不餒」,像「被馴服的駿馬」和「儲水庫的存水」,擁有巨大的潛能,等待適當的時候,才發揮所長,目的是「榮神益人」!......

溫柔的靈出於愛
每個人在生命不同階段總要面對轉變─學業、事業、家庭、生活環境和健康等。轉變不會盡如己意,有時令人興奮,但也有突逢巨變、無語問蒼天(天父)之時。但無論如何變,它卻始終是成長的必經之道,持續地考驗着我們對自身的理解和對世界的回應。

許多人又會用「轉化(transformation)」一詞,來形容生命面對轉變以致成長的過程,是造化和尋索的歷險記。同樣,在信仰生命和實踐中,我們要如何尋求轉化和更新?如何一方面在許多轉變和密集的事奉當中,竭力追求自己和別人生命的成長轉化?我認為......

從屬靈果子(溫柔)看生命轉化
溫柔到底是甚麼?是女性專有特質?小鳥依人就等於溫柔?曾經認為溫柔只是性格的一種,可有可無,而聖經的教導卻不是如此。溫柔是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每個信徒都應該渴求的,當中溫柔蘊含的意思比起我們一般所想的更深一層,那就是「對神柔順,對人謙和」:順服神,甘心跟從主心意,以謙卑和睦的心待人。

真正溫柔的人,會溫柔地對神,同時.....

古經今釋-從新約引用舊約經文看釋經原則(上)
當提及新約引用舊約,很多人就會緊張起來,感到要為新約辯護。我所強調的是,若明白新約如何引用舊約,由形式再論到作用,就會擴闊空間,某些疑問可能就會慢慢化解。...

基督徒回應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的根本原則── 『政教分離』是聖經教導嗎?
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五周年後,決定將基本法第廿三條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法例進行立法程序,現階段推出藍紙草案向公眾進行諮詢。這個諮詢文件,1引起市民很大的關注,問題包括警方在必要時不須法庭的搜查手令下進入私人處所搜查(『文件』,頁39)──是否造成警權過大;如何界定如何才是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見『文件』,頁19-22)──會否造成以言入罪及妨礙言論自由的發表;怎樣才算藏有「不良」的政治刊物──會否扼殺學術及出版的研究;應否以白紙草案讓市民對條例的細節有更其體的討論──這是否能防止所謂『魔鬼』往往在文字的細節上的問題等等。

諮詢文件推出後,高官及政要使用各種渠道推介這是立法的最好時機,但他們的言論卻引起更多市民的關注:例如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坦白得可愛的承認「傳媒其實一直有把刀放在頭上」的說話引起公眾的嘩然,國家副主席錢其琛的「只有心中有鬼的人才怕將廿三條立法」的言論更引起強烈的迴響;這份諮詢文件已引起法律界、學術界、傳媒體的關注,其中也包括了學者,甚至是宗教界的質詢。而基督教,特別是福音派的信仰群體到現時為止也沒有具體的回應,這可能表明了這問題的複雜及敏感性;但最基本的問題是,教會應否回應一個這樣的政治立法文件,也就回到去所謂『政教分離』的問題......

出外旅行與性誘惑
最近與家人一起計劃出外旅行,由於行程要「老少咸宜」,最好也是美食豪華團,當然價錢也要十分吸引,最後我們決定報名參加泰國五天超值團。差不多所有往泰國的旅行團都有免費欣賞「人妖Show」的項目,我雖然從未看過這類的節目,但直覺上知道這些應該是兒童不宜,甚至是不道德的表演。誰知,我查詢過最少五、六間不同的旅行社,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
我問:「我有小孩同行,若不看『人妖Show』,我們可否先回酒店呢?」
不同旅行社的職員卻異口同聲的對我說:「無問題,這些表演都是老少咸宜的,絕對適合一家大小...